繁/簡:繁體
首頁 女頻 李易峰自傳随筆集:1987了

第4章 翻過山丘

  出竅的體驗

  拍電視劇《麻雀》的時候,我特别佩服李小冉。她可以做到眼淚說來就來,“嘩嘩”哭得好像擰開了水龍頭,一條拍完了,我居然聽到她問導演:“我們再來試一條沒有眼淚的,看看效果如何?”

  那一刻我隻有一個念頭,我理解不了,真理解不了。怎麼能這樣呢?我總在擔心自己的哭戲,到了那個情緒點,眼淚要是還掉不下來怎麼辦。越想怎麼辦,心裡越急,往往眼淚更不見蹤影。小冉姐這樣,不是……在我這兒炫富嗎?

  拍電影《心理罪》的時候,有一場需要爆發力的哭戲,我扮演的方木在得知了女朋友的死訊後去警察局畫像。開拍前我一直在醞釀情緒,努力沉浸到方木的感受裡:痛失摯愛,還無法從憤怒和震驚中剝離出真實感,他會如何反應?第一條開拍,所有人準備,導演倒數“3、2、1”的話音還未落,我隻覺得兇口驟然凝起一股悶氣,澎湃洶湧,卻無法抒出,整個人無法抑制地開始劇烈顫抖。開口說台詞,句不成音,全都堵在嗓子口。我開始崩潰一樣号啕大哭,收都收不住。

  結束後導演和我說,很好,不過前面再收一點就更好了。那一刻我長舒了一口氣,嘿,終于有人和我說這句話了。恰到好處地表達情緒,分離出其中的層次感,這些方面我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這一次預料之外的體會,給我帶來了舒爽的痛快感,有點兒像出竅,仿佛我真的成了另一個人。

  演員需要一種對人情世故的敏感,而我的成長一路來都很順利,家裡所有人都給予了我飽滿的愛。這是一種幸運,生活沒有過早向我揭示人性中的陰暗面,也沒有讓我一早就遭遇人情冷暖,更沒有讓我在坎坷和挫折中掙紮。參加《加油!好男兒》比賽的時候我還在念大學一年級,從學校那樣單純的環境,直接被丢進了娛樂圈這樣複雜的地方,我開始急速學習如何應對一個真實的世界。任何情緒我都會挂在臉上,性格又直接,想來一路上無意中得罪過不少人。但摸爬滾打的一路也讓我堅定了一個信念:苦澀也好,懊惱也好,除了繼續做自己,我别無他法。許多事情也曾在我心裡“咯噔”一下,可是到第二天我就全忘了,說到底,我沒有真正往心裡去。

  成為演員,我最初是被那個虛拟的世界吸引,看起來什麼都又新鮮又好玩。漸漸地,我和角色之間有了真正的聯結和交流;許多前輩的囑咐和建議,以前沒聽明白,現在也在心裡不斷發酵,讓我咀嚼出不同的意義來。曾有人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一個男演員,三十歲乃至三十五歲之後才會漸入佳境。”即使現在還有種種不足,我還有充足的時間去實驗和學習。我的目标不是赢得幾個漂亮的“标簽”,更無心向誰證明什麼,隻想保持自己的節奏,一步一個腳印。

  我記台詞的本領還不錯。開始擔當主角後,每部戲的台詞量都不小,但基本上很快就能記住。有些劇本裡摻雜了大量的專業詞彙,比如《麻雀》,我背起來就會有點兒困難。我不要求實拍的時候自己念得和劇本上一字不差,但重要的部分一定要有,必須要對。在我看來,隻要有能力把台詞消化成自己的語言,一切就自然舒暢起來。我特别害怕的結果,就是觀衆一看就知道我在死記硬背。在電視劇《真愛謊言》中,我演一個有過目不忘本領的自閉症患者,有一幕是他要說一大段莫紮特的生平,準備的時候我别無他法,隻能硬着頭皮一個個字啃,簡直重回小時候背課文的噩夢。也“幸虧”他是一個自閉症患者,篇幅雖然長,但台詞說流利就好,不需要加入特别的情緒。我對台詞沒有懼怕感,畢竟走戲時能練習一遍,導演對台詞時能練一遍,萬一正式開拍時沒說順溜,還有NG的機會,有一個漸漸熟悉的過程。

  為了完成拍攝要求,許多時候演員都要挑戰自己的極限,但平時的生活裡多半沒機會嘗試那些事情,這反而成就了許多有趣難忘的回憶。我一直把它們劃分入“正常工作内容”的範圍,沒必要誇大為辛苦。我們在橫店拍攝《古劍奇譚》時恰逢夏天,進組前所有人都“恐吓”我說:“瘋了吧,橫店的夏天簡直比火爐還像火爐。”但那麼難得的機會放在眼前,天氣再熱,咬咬牙就忍過去了。那時我每天淩晨四點起床化妝,隻要天上沒下刀子,拍攝就照常進行。有幾天熱到難以描述,我對自己隻有一個要求:不要抱怨。所有人都在經曆同樣的高溫,天氣更不會因為我的抱怨發生改變。

  演員經常遇到反季節拍戲的情況,簡直像墨菲定律一樣,越冷的天就越容易碰上下水的戲。有一次在冬天拍古裝戲,果不其然,又有跳水的戲份。那天河水幾近冰點,我也沒磨蹭,拿過白酒灌了幾口,就橫下心跳了下去。一入水我就接不上氣來,渾身肌肉都無法抑制地繃緊,簡直心慌意亂。好不容易緩過些神來,就聽到導演在岸上喊話,我已經凍得恨不能蜷縮成一團,隻斷斷續續聽到他說:“你要有……悠閑自在的……感覺……享受大自然……”那時我的頭腦幾乎一片空白,但還是下意識地伸展開手腳,努力表達出導演要的感覺。那一刻我心裡反複飛過一條彈幕:“這一條盡量多拍一點!我不能白下水啊!”

  拍戲初期,出于好奇,也因為無知,我總是喜歡坐在導演邊上看他工作,後來才意識到這樣會打攪到他們。作為一個“好奇寶寶”,我一直喜歡在現場東張西望,觀察工作人員,向他們求教各種問題。我覺得最酷的是燈光師,想想這場面:手指往左邊一點――“3000的燈往那邊,片子過來一點,再升高一點”;又或者努一努嘴――“那個300的往後退一點,再加個米菠蘿”,簡直一切盡在掌握之中。對燈光還似懂非懂的時候我就喜歡逗燈光師,比如突然假裝嚴肅地問他們:“今天有好好打光嗎?”又或者冷不丁來一句:“為什麼他們有加米菠蘿,我沒有?”都是玩笑話,我心裡一直感激他們的認真,總是考慮周到,控制精準。

  我現在的理想,是成為一個“逐漸向優秀演員靠攏的明星”。我當然想成為一個好演員,但現階段還有許多其他工作我都想嘗試,抛開所有一切,一門心思琢磨表演,我暫時做不到。常常聽到有人說“前輩們如何如何”,但時代的車輪不停向前滾動,對演員的要求也不再單一,大環境不同,是否也不該用同一種标準去框定?表演這件事上我到底有沒有天賦,我心裡清楚,但沒有必要說出來,就讓時間來證明吧。

  我的“偶像包袱”

  每一個角色,每一個,在開拍前我都會發怵,覺得難,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演繹好。我并非科班出身,一邊實踐一邊學習,起點不算高,但我有那麼點兒好勝心,是遇強則強的類型。

  記得第一次拍戲的時候,有一個細節是讓我去撕粘在牆上的紙,我怎麼都沒法兒完整揭下來,就特别老實地向導演道歉。導演哭笑不得,說:“撕成什麼樣就什麼樣,這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啊!”那時我沒經驗,也不懂舉一反三,但總算知道吸取教訓。拍《活色生香》時,有一幕是我扮演的甯緻遠晚上偷偷溜出門,被他爹發現了。他看到我手上拿着根棍子,就問:“你幹嗎去呢?又去惹事,又去打人?”我說沒有沒有,我在這兒練棍呢。說着便把棍子往地上一砸,沒料到它居然斷了!當時完全出于本能的反應,我一臉驚訝地說:“斷了?”這個意外反而讓導演覺得更生動,我心裡恍然大悟,哦,原來可以這樣。順勢而為,允許出現設計外的細節,才是活生生的人物啊。

  也是在拍《活色生香》的時候,第一天我完全沒有進入狀态,前幾場戲都不知道自己在演什麼。後來我才知道,那天導演和攝影師也在一起嘀咕了一天:“這人行不行啊?”那個角色和我的性格反差很大,在一個新的團隊中我又有些拘束,放不開。幸好導演沒有因為第一天的表現就徹底否定我,我找到人物善良但玩世不恭的感覺後,怎麼演都是對的。演員和角色之間也需要一個互相熟悉的過程,面對彼此會感到緊張和不自在,會暗自揣摩該用怎樣的方式契合在一起。

  角色的狀态和性格會對我産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演自閉症患者那段時間,媽媽打電話給我時發現我變得特别沉悶。拍《麻雀》的時候我始終處在焦躁的狀态,因為扮演的陳深把許多事情都壓在心裡。在房間休息時我也坐不定,總忍不住走來走去。我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我更希望自己能夠徹底變成角色本人,徹底豁出去,忘記自我的存在,忘記這是表演。

  這幾年我常常有機會和一些特别厲害的前輩合作,總想從他們身上多學到一些東西,特别是保持專注的方法。他們的專業經驗和人生閱曆都比我成熟,我很渴望聽聽他們的見解和分析角度。但每個人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和表演方法,不用一味否認自己,在各種意見面前無所适從,那樣就失去了自己的立足點。表演隻有合适與不合适,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我在拍攝現場會要求至少試一下自己的方法,不試怎麼知道是否行得通呢?但我很少看回放,哪些部分處理得好,哪些地方沒有到位,我心裡都明白。我覺得人要有自知之明,懂得自我判斷。

  我會為角色設計一些外形上的小細節。“百裡屠蘇”的中分發型是我自己特别要求的,雖然被許多網友吐槽不夠好看,但遊戲裡的人物原型就是這個标志性發型,我不能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帥而改變這一點。拍攝電影《動物世界》之前,我特意把頭發留長了一點兒,還給導演看了許多自己找來的參考圖片,問他這次能不能按照角色的感覺換一個不同感覺的發型。在我的理解裡,人物的頭發應該略長,看起來濕濕的、油油的,導演也認同這個建議。雖然最終定妝時還是做了一些調整,但收集資料的過程讓我更加确信,要“變成”另一個人,從内心到外在都要做好充分的細節準備。

  從成為演員開始就有導演說,我長得太漂亮,不适合演普通人。即使我真的不适合演太過“接地氣”的角色,我也不介意扮醜或者破壞形象,而且毫無心理壓力――演員沒有什麼是打破不了的。這份職業本身就包含了“服務”的性質,别人付你片酬給你機會,達到要求是應該的。不過“偶像包袱”也不是說丢就丢的,第一次剃光頭的“恐怖”記憶還曆曆在目,我至今都能清晰想起電動剃刀“突――”的聲音,簡直心驚肉跳。那天我就像是坐在刑場上等待被行刑的犯人,又無助又惶恐,看到一半頭發落地的時候,想到腦袋上隻剩另一半頭發的慘狀,我都快哭了。那時思想還沒放開,頭發長到比寸頭略長一些的時候我覺得特别尴尬,怎麼打理都不順心,還好那時我還不怎麼紅,幹脆在家裡躲了一陣,等頭發慢慢長回來。

  要想在專業上有所進步,我知道自己還要積累更多知識。但我還是更多憑自己的喜好選擇,時間那麼有限,還是不要勉強自己硬着頭皮去看沒特别興趣的作品了。我最喜歡懸疑驚悚類的電影,有時間的話會盡量去電影院看,自己參演的電影我也一定會看大銀幕的版本。很多演員看自己的作品時會覺得很難退回一個普通觀衆的角度,而是自動跳入“吹毛求疵”模式,看到不滿意的地方就覺得特别尴尬,我也一樣。《老炮兒》是唯一的例外,因為我的戲份不多。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