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當世界大戰的陰雲再一次籠罩文明社會時,熱愛和平之人莫不痛徹心扉,渴求安定之輩無不焦慮萬分,還有無數的人不得不含淚送别自己的親人,祈禱他們能夠從戰場上平安歸來。另一方面,許許多多不甘平凡的青年、心懷壯志的軍官還有那些寄望于通過戰争大發橫财的人,卻因為戰争的降臨而感到心潮澎湃。
一切早有預兆,列強國家已經為這場戰争做了很長時間的準備:從20年代中後期到30年代初期,全球經濟危機帶來的大蕭條使民衆的生活水平普遍下降,軍隊的規模卻在擴大,最好的技術成果往往率先運用在軍事領域,新裝備層出不窮,服役于各國空軍的作戰飛機數量竟超過了民用飛行器,各國投入海軍建設的資金足夠将現有商船隊的規模擴大兩倍以上,各*用車輛不論類型、數量、性能都甚過民用汽車,德國的“條頓騎士”重型戰車、英國的“維克斯mkii”輕型戰車、美國的m3“遊騎兵”中型戰車以及愛爾蘭的“重裝騎兵”半履帶裝甲車便是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軍用車輛。
此外還有一些“默默無聞”的戰鬥車輛,普通人或許連名字都沒有聽過,但這并不意味着它們無足輕重,英國的“基欽納”步兵戰車就是個典型的例子。這種戰鬥全重接近30噸的戰車于1930年定型生産,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英國本土、加拿大以及美國的供應商總共為英聯邦軍隊制造了4000多輛,但它們卻極少在公衆視野中亮相,英國官方從未正式公布過它們的技術資料,将領們私下裡稱之為“22噸戰車”,聲稱它們跟愛爾蘭“凱爾特戰士”處于同一檔次。事實上,一輛标準型“基欽納”的炮塔正面裝甲60毫米,加上30毫米厚的弧形炮盾,在這個時代基本屬于無敵的存在;車體裝甲因型号不同大緻分為兩類:裝備76。2毫米短管榴彈炮的支援型采用50毫米均質裝甲鋼闆,不裝備短管榴彈炮的突擊戰車采用60毫米均質裝甲。
無論哪種型号,聯軍裝備的37毫米戰防炮都無法撼動其正面。
戰争爆發的第一天,在北威爾士的科恩半島,愛爾蘭軍隊的“凱爾特戰士”和英*隊的“基欽納”便有了第一次正面對話。一隊支援防線的“凱爾特戰士”散列在麥田中,對掩護步兵發動進攻的“基欽納”進行狙擊。若是使用普通穿甲彈,“凱爾特戰士”的戰車炮十發大概隻有三四發能夠貫穿目标裝甲,好在愛爾蘭軍方一貫奉行精兵策略,而且對英軍的武器裝備研究頗深,登陸科恩半島的“凱爾特戰士”每輛配備40發碳化鎢鋼芯穿甲彈、20發被帽穿甲彈、20發榴彈、10發照明彈。隻要距離不超過400米,它們的碳化鎢鋼芯穿甲彈隻要取得命中,就有至少八成的幾率擊穿“基欽納”的厚皮硬甲。
在聯軍最先發動兩栖攻勢的馬恩島,第一階段的戰鬥已經落下帷幕,英軍暫時還沒有發動反擊的迹象,而科恩半島跟馬恩島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是大不列颠島的一部分,即便北威爾士和英格蘭西北部的鐵路樞紐以及交通設施因聯軍轟炸而運行不暢,英*隊仍能在半天之内集結大量部隊投入第一場反擊戰。被視為秘密武器的“基欽納”雖未達到漫山遍野的程度,出現在戰場上的數量已足夠讓聯軍官兵們頭疼了。
看着不斷被己方炮火擊毀又不斷從黑暗中鑽出來的英軍戰車,塹壕中的加拉赫很是無語。在他的設想中,這應該是一場比拼意志的鏖戰,說不定要以刺刀見紅的方式決定勝負,所以出發的前一晚,他格外仔細地磨好了自己的刺刀,而在跳傘落地後,他也盡可能往身上多裝彈藥,現在看來,這些準備有可能成為無用功――能否頂住英軍戰車群的沖擊還是個很大的問題!
戰鬥進行中,火車汽笛般的尖嘯聲再度襲來,炮火覆蓋的區域仍在戰場中央,這将會人為削弱英軍先鋒部隊跟後續部隊之間聯系,有助于減輕聯軍防線所承受的進攻壓力,隻可惜如此猛烈的炮擊卻沒能讓英軍戰車部隊付出太大的代價。
緊跟戰車的英軍步兵們趴下來躲避炮擊,聯軍士兵們看到了單獨擊滅敵方戰車的機會,一些步兵冒着危險爬出塹壕,匍匐前進,嘗試着用他們的反戰車手雷對付英軍戰車,但英國人的鐵甲烏龜雖然停了下來,戰車炮和機槍卻沒有停止工作,英軍步兵們的步槍、機槍、手雷也不是擺設。不斷有人成為單兵炸毀戰車的英雄,也不斷有人在陣地前沿丢失性命。
炮聲剛剛消散,英軍戰車帶着吵雜的噪音繼續前進,并用火炮和機槍反複掃蕩聯軍防線,兇猛的火力把塹壕中的士兵們壓得擡不起頭來。英軍步兵們氣勢洶洶地跟了上來,雙方開始相互投擲手榴彈,陣地上充斥着爆炸的火光,硝煙像濃霧一樣彌漫。
濃烈的硝煙遮蔽了視野,但加拉赫能夠感覺到敵軍戰車的逼近,他将步槍擱在一旁,默默擰開“粘彈”保險蓋,禁不住心跳加速,額頭冒汗。愛爾蘭軍隊的“粘彈”的造型類似于錐形帽筒,單個有一公斤多,無論重量還是磁吸附方式都不适合遠距離投擲,德*隊裝備的反戰車手雷有兩種,一種跟愛爾蘭“粘彈”相仿,一種是非吸附式、采用碰炸引信的大威力手雷。
加拉赫一邊估算着投彈的時機,一邊小心提防對方帶來的槍彈,等到正面駛來的英軍戰車顯現身形,他左手拉出導火索,右手猛力甩出“粘彈”,使之劃出一道抛物線。這套動作他在訓練中已經做過了數百遍,本來十拿九穩,可是這一刻,他的手在顫抖,腦袋裡一片空白,有沒有命中目标壓根就沒看清!
五秒之後,伴随着轟隆一聲爆響,強勁的氣浪迎面襲來。加拉赫側身靠着塹壕壁,這一刻,他想的不是榮譽問題,而是能否從這樣的戰鬥中幸存下來。近距離的爆炸幹擾了他的聽覺,身體卻感受到了輕微但持續的顫動,他下意識地擡起頭,視線突然一黑:英軍戰車竟從頭頂上方碾過塹壕!
居然沒有幹掉它?
英軍戰車赫然壓過的氣勢如此磅礴,即便是在演習中經受過戰車壓頂,加拉赫還是被驚得呆若木雞。就在這時,旁邊一名愛爾蘭士兵橫出一步,将手裡的“粘彈”抛向英軍戰車後部,它準确地黏在了發動機罩上――那是一輛戰車最為薄弱的地方。
加拉赫雙手捂緊耳朵,眼前火光一閃,大團黑煙翻滾升騰,剛越過塹壕的英軍戰車就此失去了動力,即便武器和乘員完好無損,它對聯軍防線的威脅也減小了大半。
沒等加拉赫回過神來,另一輛英軍戰車從數米開外碾過塹壕,行進過程中,它的戰車炮和機槍還在不斷射擊。有了同伴剛剛的示範,這名愛爾蘭傘兵不再迷茫,隻是機會稍縱即逝,那輛英軍戰車很快從視線中消失了。
聽到尖銳的履帶摩擦聲從另一個方向傳來,加拉赫飛也似的抄起一枚“粘彈”,等到偌大的黑影閃過,他瞅準時機抛出“粘彈”,然後順勢撲在塹壕底部。發生在數米開外的爆炸沖擊十足,因為沒來得及捂住耳朵,耳邊是無盡的嗡響聲。好在英軍步兵沒在這個時候沖進塹壕,否則的話,他肯定會被敵人當做戰五渣給輕易收拾掉的。
在聯軍士兵的猛烈阻擊下,大部分英軍戰車止步于防線之前,而那些突破防線的戰車并沒有回過頭來支援步兵攻奪陣地,它們早就注意到了麥田中的“凱爾特戰士”,知道這些愛爾蘭戰車是現階段最大的威脅。怎奈“基欽納”的37毫米戰車炮威力偏小,部分“雄性”型号所裝備的短管炮口徑夠大但直瞄精度稍弱,跟愛爾蘭戰車在中等距離進行對射很是吃虧。“凱爾特戰士”投産多年且對外出售,其主要性能早已不是什麼秘密,隻要将距離縮近到兩百米以内,英制37毫米戰車炮就有很大的概率擊穿其滾軋均質剛制成的30毫米厚的正面裝甲。
英軍戰車打出的照明彈映亮麥田,一輛輛靜止多時、炮管滾熱的“凱爾特戰士”動了起來,它們就像是排成散兵線的步兵一樣,迎着英軍戰車的炮火傲然前行,二十米一個停頓,停下之後迅速開火。在這場面對面的戰鬥中,幾乎每分鐘都有愛爾蘭戰車遭到毀傷,但同時受到聯軍士兵攻擊的英軍戰車損失速度更快。待到炮聲暫時平息下來,塹壕前後已有四五十輛被擊毀的英軍戰車,被火焰濃煙熏出坦克的乘員成了姿勢各異的屍骸,相較而言,愛爾蘭裝甲部隊區區11輛的損失還算過得去,但一個嚴峻的現實是,陣地前沿的地雷陣已被趟開,陣地上的戰防炮損失殆盡,而仍能戰鬥的“凱爾特戰士”隻剩下了5輛,整條防線嚴重缺乏反戰車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