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先生們!去向我們曾經的艦隊總司令官,受尊敬和歡迎的海因裡希親王殿下,緻以我們的敬意。”
“德弗林格”号的軍官會議室裡,夏樹如是說。接下來,在他的帶領下,負責這次兩栖登陸作戰的軍官們魚貫而出,穿過艦艙通道來到艦舷右側的上層甲闆。黎明時分,天色朦胧,不遠處的海面上駛來了一支艦隊,它們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名義上的德國公海艦隊總旗艦,凱撒級無畏艦“腓特烈大帝”号,作為皇室代表前來勞軍視察的海因裡希親王就在艦上。待它緩緩駛近,包括希佩爾在内,大多數艦員都來到舷側甲闆行注目禮。
遠道而來的這支艦隊不僅僅承擔着附帶的政治任務,還負責向法羅群島運送第三批兵員物資。“腓特烈大帝”号因在日德蘭海戰中撞擊英國超無畏艦而蒙受了結構性的創傷,艦體的技術性隐患使之不再适合激烈的戰鬥對抗,好在武器系統還能正常運轉。在弗蘭德斯海岸的登陸行動中,它作為支援艦隊的指揮艦,對駐紮在比利時北部的聯軍進行了多番炮擊,12英寸口徑的高爆彈和榴霰彈就打了500多發,大量摧毀聯軍攻勢,甚至還轟垮了兩座沿海區域的鐵路橋,為德國海軍陸戰部隊的順利登陸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腓特烈大帝”号隻在海因裡希親王逗留期間短期駐紮,而随行的隆恩級裝甲巡洋艦“約克”号則是長期部署。這艘老艦的性能遠遠不及戰列巡洋艦,對抗同期建造的英國裝甲巡洋艦也頗顯吃力,但它的到來對希佩爾艦隊仍是非常有益的補充,可以很大程度的分擔“德弗林格”和“塞德利茨”所擔負的巡邏警戒任務。
和“約克”号一樣,這支從德國本土開來的艦隊将有半數輕艦艇長期駐紮法羅群島,包括兩艘經過改裝,可搭載7噸和16噸級兩栖登陸艇的快速貨輪。在不久之前的弗蘭德斯登陸行動中,這兩種兩栖登陸艇都投入實戰,并且得到了海軍官兵的好評。排水量7噸的輕型突擊艇可搭載20名海軍步兵或2噸作戰物資,在不太惡劣的海況下以8節左右的航速将戰鬥人員和作戰裝備運抵海灘;16噸的重裝登陸艇可同時運載一輛胡伯特-13型海軍戰車和10名海軍步兵,并且配備了一門25毫米口徑的機關炮,能夠在運送部隊登陸的同時提供一定的火力支援。這些登陸艇都将在蘇德島登陸作戰中發揮作用,一旦結束在法羅群島的戰鬥,它們還将轉往愛爾蘭,支援德國-愛爾蘭聯軍對抗英軍的作戰行動。
按夏樹的要求,“德弗林格”号的通訊兵以信号燈向“腓特烈大帝”号發去敬語,同時,他的參謀副官呂特晏斯帶着夏樹的親筆信以及這次登陸行動的作戰方案,搭乘聯絡艇前往“腓特烈大帝”号。依照常理,這支經過長途跋涉的艦隊應該在托爾斯港靠岸,稍作休整再投入戰鬥,但夏樹認準了最近兩天是進攻蘇德島的理想時機,所以給海因裡希親王發去電報,希望他理解自己的特别安排。出于保密考慮,電報中沒有提及登陸行動的全盤部署,直到海因裡希親王所在的這支艦隊抵達法羅群島海域,戰區司令部才将會合地點和時間通知艦隊指揮官。
在夏樹心目中,海因裡希親王是一位兇懷大度、品質優秀的尊長,因政見和理念的不同早早退出了德國海軍的指揮行列,先是擔任海軍總監察長,戰争爆發後被任命為波羅的海艦隊司令,而直到目前位置,德俄兩國在波羅的海均以布雷和封鎖為主,偶有小規模的交火,但相比于英德海軍在北海的皿肉搏殺,根本是些不足為道的摩擦。
片刻過後,“腓特烈大帝”号以燈光信号複以問候。戰鬥在即,雙方沒有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這種走過場的形式上。兩支艦隊旋即合于一處,包括“腓特烈大帝”号在内,所有艦船都将在這場戰鬥結束前聽從“德弗林格”号的調遣。
等到“腓特烈大帝”号抵達大型戰艦的炮擊陣位,“德弗林格”号以燈光信号發出戰術指令,令投入炮擊的艦艇瞄準指定坐标——各艦射擊指揮人員立即對坐标參數進行解算,轉化成為本艦火炮的射擊諸元。首輪炮火必定存在較大的偏差,因而四艘大型戰艦依次開火,根據彈着點情況進行校射。實施炮擊的輕型艦艇則沒有這麼多麻煩,它們開抵小迪門島以北,在以肉眼就能夠觀察到目标港口的位置開火。
7時30分,德國艦隊對蘇德島山德維奇海岸的炮擊浩浩蕩蕩地拉開了序幕。
“德弗林格”、“塞德利茨”、“布倫瑞克”、“腓特烈大帝”艦身斜橫,炮首高昂,大口徑艦炮接連發出排山倒海的怒吼。重磅炮彈呼嘯着飛越小迪門島,有些直接落在岸上,猶如天神的重錘猛擊地面,瞬時轟起沖天煙柱,有些落入近海,連水帶泥激起幾十米高,在海床上留下一個個碩大的凹坑。
這個時候,人們若是在山德維奇附近打開收音機,調整到相應頻率,便能夠聽到設在小迪門島上的德軍無線電台發出的訊息,訓練有素的炮術觀察員簡練而準确地向艦隊提供校射數據,而炮擊持續了十幾分鐘,部署在山德維奇的英軍官兵竟連德國主力艦艇的蹤影都沒看到,更别提通過它們的輪廓判斷艦型。
炮擊進行時,從托斯爾港駛來的二十多艘登陸艦船在大型魚雷艇群的直接掩護下抵近蘇德島。這些登陸艦船在離岸數公裡處放下各式小艇,除了搭載精銳突擊隊的快艇沖向聳立着陡峭海崖的岸線,其餘小艇紛紛向山德維奇海岸駛去。在這些機動艇、舢闆、皮筏艇當中,先期運抵法羅群島的登陸艇無疑是較為惹眼的目标,它們輕而易舉地超過了大多數小艇,一馬當先地沖到山德維奇北側岸灘。處于守勢的英軍在離岸兩三百米處挖設了縱橫交錯的塹壕,德軍輕艦艇的炮火已經對這裡的防禦工事進行了覆蓋,大大小小的彈坑就是炮擊效率的最佳證明,塹壕裡看不到一個英國兵,更沒有猛烈的抗登陸火力,眼看一艘艘德軍登陸艇快要靠岸,突然間,能夠俯瞰這處岸灘的高地上出現了兩條火舌,連串的機關炮彈狠狠掃向德軍登陸艇。一艘離岸二十多米的輕型突擊艇當即中彈起火,失去航速,艇上的德國海軍步兵也死傷近半。幸存者連忙打開前部的登陸艙門,盡管有兩米長的登陸踏闆,可是提前離艇的德軍士兵依然面臨着沒頂的冰冷海水,一些人隻好抛下沉重的戰鬥行囊,攜帶槍支和随身彈藥進行泅渡。
若是任由那兩門機關炮肆意橫行,這些德軍登陸艇以及艇上的登陸人員将很快陷入絕境,好在掩護登陸的德國大型魚雷艇監視着整條岸線,艇上的炮手們發現英軍火力點,旋即以火炮進行壓制射擊,幾輪精準的炮火便摧毀了覆以隐蔽僞裝但構造并不堅固的英軍射擊掩體,為第一批登陸部隊掃清了障礙。
沒有了英軍機關炮的威脅,其餘德軍登陸艇都順利抵達岸灘。這裡的海床沒有平緩入水的海床,卻像是遊泳池的台階,吃水一米左右的登陸艇可以開到離岸很近的位置,放下登陸踏闆之後,海軍步兵甚至不需要涉水就能夠直接登岸。這時候,長年累月的操練終于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在這一覽無遺的開闊海岸,德國海軍步兵們逐次向内陸推進,在抵達英軍塹壕之前,他們隻要停止前進,立即以随身攜帶的工兵鏟挖掘簡易的單兵射擊掩體。
由于登陸艇數量稀少,率先登岸的德軍步兵不足百人,但他們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有多挺麥德森輕機槍傍身,有戰艦支援掩護,即便英軍部署了兩三倍的防禦兵力,也未必能夠将這批德軍趕下海,何況德軍炮擊和兩栖登陸銜接緊湊,為躲避德軍重炮而撤往後方的英軍部隊還沒來得及返回前沿陣地,德國海軍步兵們毫不費力地進入英軍塹壕。
此時天色漸明,以山德維奇海岸的開闊地形,無論是在高處的瞭望哨、火力點還是低窪抵達的主陣地,英軍官兵不難發現德軍占領北側岸灘的舉動。很快從後方通往北側陣地的交通壕裡出現了英軍士兵的身影,部署在後方的英軍輕重火炮也開始向靠近海岸的德軍艦艇射擊。這個時候,就算德軍沒有出動水上偵察機,小迪門島制高點位置的觀察哨也能夠指引德軍炮火進行準确的壓制,雙方實力相差懸殊、形勢優劣明顯的炮戰隻持續了不到十分鐘,便以德軍全面控制戰場而告終。
登陸艇搭載的海軍步兵一馬當先搶占了灘頭陣地,十幾分鐘之後,機動艇、舢闆、皮筏艇這些傳統載具組成的搶灘主力群聚而至。形勢初定,且登岸部隊确認岸灘條件适合戰車登陸,幾艘珍貴的重裝登陸艇也姗姗趕來。
8時11分,第一輛胡伯特-13型德國海軍戰車登陸蘇德島,先前占領英軍北側陣地的德國海軍步兵們亦與投入反突擊的英軍部隊展開激烈交火烽火硝煙,鐵馬冰河,北方戰線的兩栖之戰大幕已開,一副绮麗的戰争畫卷正在鋪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