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公海艦隊中,相似度較高的“德國輪廓”比比皆是,即便最有眼力的嘹望員,也很難從數千米外準确辨别。飛機被發明出來之後,最有效的甄别方式從艦艇的抵近偵察變成了飛機的低空偵察,而在第一次弗蘭德斯海戰之後,英國海軍終于意識到了飛機在這場戰争中的重要意義,海軍部想盡一切辦法緊急擴充航空部隊,征用民用飛機,征募平民飛行員。戰争爆發前,民用航空活動尚處在萌芽階段,英國命中并不特别熱衷于此,但英國海軍還是迅速湊到了五十多架水上飛機和二十餘架陸基飛機。不過,這些飛機數量雖多,性能卻參差不齊,後勤維護壓力重重,兩個星期的訓練下來,已有近半數因為故障而無法升空,餘下的也缺乏有效的指揮和聯絡——這時候的多數民用飛機要麼無法容納笨重的無線電設備,要麼在強行塞進無電線台和報務員之後,速度極慢、航程極短、難以飛高,林林種種的問題差點沒讓皇家航空勤務隊的軍官們抓狂。
9月初的弗蘭德斯海域,烽煙漫天,皿火搏殺,又一場驚心動魄的鋼鐵碰撞正激烈展開。經過一番戰鬥偵察,新哈裡奇艦隊所屬的“大膽”号輕巡洋艦用無線電向艦隊司令部報告了有關第二支德國艦隊的情況。霍克利斯上校認同瞭望人員的判斷,認為那是兩艘塞德利茨級戰列巡洋艦。
在英國海軍的情報資料庫中,“塞德利茨”号及後續建造的德弗林格級戰列巡洋艦被并稱為“塞德利茨級”,原因很簡單,從“塞德利茨”号開始,德國海軍戰巡裝上了威力更大的12英寸主炮,而且戰鬥噸位也接近或超過3萬噸,屬于三萬噸級的重型戰艦。此外,它們的主體設計、尺寸規格、主要性能基本一緻,着實沒有必要将它們細細區分。
“大膽”号發出第一份偵察報告之後,霍克利斯上校本想率領輕艦艇編隊繼續逼近德國艦隊,但幾發近失彈使得“大膽”号底部艦艙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滲漏,他擔心這艘新銳的輕巡洋艦白白損失掉,所以在距離敵艦隊8000碼時轉向調頭,迅速離開了德國艦隊的射程。沒過多久,艦隊司令部複電令其确認偵察結果,出于穩妥考慮,上校派遣驅逐艦“鹞鷹”号單獨執行這一危險任務。
少了編隊航行的拖累,這艘i級驅逐艦以接近35節的航速全力狂奔,靈活地閃避着德國艦隊的兇猛炮火。面對單騎突進的英國驅逐艦,希佩爾的态度非常堅定,兩艘戰巡始終沒有動用三聯裝主炮塔的中炮,相當于減少了三分之一的火力,而“鹞鷹”号一直挺進到了離德國艦隊約4000米位置,再往前就能夠發動有效的魚雷攻擊了,可惜到了這一步,它的艦體已遭敵方榴霰彈和小口徑艦炮攻擊而出現了多處損傷,不得已才鳴鑼收兵。
值得一提的是,“鹞鷹”号的艦長是年輕的約翰-托維上尉,而在對面的德國戰列巡洋艦“毛奇”号上,比他年長9歲的埃裡希-雷德爾少校以偵察艦隊參謀長的身份參加戰鬥。若不是一隻穿越時空的“蝴蝶”改變了這裡曆史軌迹,20多年後,他們還将以對手的身份在北海展開對決——托維成了英國本土艦隊司令,率領英國艦隊挺過了最艱難的那段時期,雷德爾貴為德國海軍總司令,于二戰初期登上了他人生的最頂峰。
前方的偵察報告很快傳遞到了在大雅茅斯海域隐蔽待機的英國主力艦隊。德國人的戰列巡洋艦突然由四艘變成了六艘,戰場形勢頓時大不相同,然而艦隊作戰會議已經結束,各分艦隊和分隊指揮官搭乘交通艇發揮座艦,是否按原定計劃執行,決定權掌握在傑利科手中。
當傑利科詢問自己的意見時,艦隊參謀長查爾斯-馬登并不正面回答,而是運用起了哲學思維,他說:“有時候,我們眼睛看到的未必就是事物真實的一面。”
“你是說,德國人利用僞裝手段誤導我們?”
“很有可能。”馬登中将的語氣并不堅決。
盡管不是一個輕易動搖的人,傑利科此刻卻顯得頗為躊躇,他說:“萬一他們确實有六艘戰列巡洋艦參戰,那就足夠在較短的時間裡擊敗海峽艦隊,屆時隻需派遣巡洋艦深入海峽攻擊運兵船,戰列巡洋艦迅速折返,聯手戰列艦隊迎擊我們……這場仗的勝算真是渺茫啊!”
馬登中将很不情願地承認:“是的,長官,不排除有這種可能。”
愁思良久,傑利科歎道:“真是可怕的對手。”
馬登深有同感:“德國公海艦隊的作戰風格根本不像傳統的德*隊,狡猾得讓人難以捉摸。”
“那我們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傑利科這句話的語法是疑問句,意思卻是無奈的肯定。
馬登将視線投向東面,按照作戰會議商定的方案,兩支快速分隊——克裡斯托夫-帕肯漢少将指揮的三艘戰巡以及貝蒂中将指揮的超無畏艦“愛爾蘭”号、裝甲巡洋艦“埃塞克斯”和“蘭開斯特”号将先行出發,前往隐蔽陣位,等到雙方主力艦隊交戰開始,伺機攻擊德國艦隊後側的支援艦艇。
戰場的另一端,德國海軍的主力作戰艦群正在離荷蘭海岸線僅有十數海裡的海面遊弋待機,而它的行蹤和實力同樣不被對手所掌握。不同于傑利科的躊躇糾結,萊因哈特-舍爾的心情要淡定許多,卻不是因為手裡的牌比對手更好,而是握有一份險中求勝的絕妙方案。
“國王”、“凱撒”、“大選帝侯”、“奧爾登堡”,德國海軍可用于作戰的無畏艦要比英國人的預計數字少得多。日德蘭之戰,世人往往隻看到英國海軍的狼狽慘象而忽略了德國海軍付出的沉重代價。德國的造船業基礎本就比英國薄弱,1904至1914的這十年間,為了建造噸位、尺寸不斷增大的主力艦,德國政府撥出巨資用以幫助造船廠擴建船塢,傾盡全力才打造出公海艦隊的一流主力陣容,造成主力艦艇的建造周期長、成本高,間接影響了輕艦艇的建造服役——同期建造的輕巡洋艦和相當于驅逐艦的大型魚雷艇隻有英國的一半不到。
盛夏之夜,日德蘭半島海域,雙方艦隊昂起粗黑的炮口,毫不留情地相互猛轟,沉入海底的艦艇無需記挂,浮在水面的受損艦艇蹒跚而歸,于是,各大造船廠開始忙得不可開交。鋼鐵戰艦不同于木殼艦船,找些木料堵塞漏洞就行了,要将一艘受創嚴重的戰艦修複到原有狀态,不僅得消耗大量的人工和材料,對技術力量的要求也不遜于新艦艇的建造——工程師們必須全面檢視艦艇損傷,制定合理的維修預案,并在維修過程中不斷進行調整,而所有的這一切都是戰場之外的比拼。
在被恐懼徹底壓垮之前,英國人全力以赴地搶修舊艦、趕造新艦,持久戰勢必不利于造船業規模、實力和資源全面處于下風的德國海軍。從海軍首腦提爾皮茨到艦隊首腦舍爾,從海軍參謀長馮-波爾到艦隊參謀長約阿希姆,每一個明智的将領都意識到一鼓作氣赢得勝利的必要性。正因如此,公海艦隊再度以弱擊強,力争在擁有恐怖戰力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超無畏艦完工服役前結束海上戰争。
舍爾和夏樹合力定奪的作戰策略,是由希佩爾率領戰巡“毛奇”、“戈本”以及輕巡“卡爾斯魯厄”、“羅斯托克”沖入英吉利海峽,利用航速避開英國海峽艦隊的阻截,用快刀斬亂麻之利攻擊英國運兵船,然後徑直穿過海峽進入大西洋海域。此舉固然危險重重,但隻要故布疑陣,擾亂對手的判斷,并且把握住最佳的時機,就有很大的成功幾率。
日過正午,德國海軍參戰各部開始按計劃行動。
在西南海域,四艘德國戰列巡洋艦會合一處,以24節的航速殺奔多弗爾海峽,無畏艦群及支援艦隊向英國海岸徐進,提前進入海峽的潛艇部隊則在樸茨茅斯港外埋伏。在此過程中,“俾斯麥”号的艦載機繼續全勤出動,攔截、攻擊英國的偵察飛機,德國海軍的兩艘齊柏林飛艇也按照計劃飛抵英吉利海峽,密切監視協約國艦船在海峽中部和東部海域的活動。
在俄軍受挫于德國東線之後,英國高層顯然意識到了西線戰場成了決定戰争勝負的唯一局點,而從西線抽調兵力前往東線之後,德軍依然保持着旺盛攻勢,但他們的進攻已經出現了受法軍遏制的苗頭,交戰雙方極有可能在索姆河和馬恩河展開一場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役,每增加一個英軍師,協約國扭轉頹勢的希望就增加一分。所以即便受到了德國海軍的威脅,英國的跨海運兵行動仍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