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女頻 楚河漢界

第五十節終章

楚河漢界 灰熊貓 9779 2024-01-31 01:13

  向江東派去使者後,項羽就帶着軍隊繼續趕路。現在楚軍已經軍心渙散、無精打采。漢軍在戰場上摧枯拉朽,重新開戰僅一個月,項羽就丢掉了薛郡、陳郡、砀郡、汜水、東海五個郡,九江也被英布拿了回去。這一個月的領土損失,比之前兩、三年加起來還要多,去年下半年漢軍還是處于守勢,項羽本以為就算處于下風,楚軍和漢軍也相差不多。

  可見到漢軍雷霆萬鈞的攻勢後,項羽及所有楚軍将領才恍然大悟,之前劉邦根本就是在積蓄力量,至少隐瞞了一大半的實力。而當項羽被迫交還了太公和呂雉後,無所顧忌的劉邦就發起全力進攻,現在漢軍的力量早就不是楚國所能抵擋的了。

  “隻要返回江東,”項羽給左右打氣道:“寡人就能重振旗鼓。”

  項莊等人口中雖然答應,但心裡卻都沒有什麼信心,幾年來的征戰對江東三郡的摧殘十分嚴重。而且以江東的人口和物力,如何能抵擋得住橫掃楚國的龐大漢軍。

  此時項羽的使者已經到了江東,項襄看過給他的命令後,一言不發地交給了呂臣。

  “項羽讓你監視我?”呂臣掃了一眼命令,冷笑着問道,現在他對項羽的稱呼已經完全沒有了敬意。

  這段時期以來,呂青、呂臣父子通信不斷,項襄統統都看在眼裡。可彭城投降劉邦的高官不止呂青,還有一個重量級的人物劉它。在呂臣與彭城通信的時候,項襄也是一樣,他收到的信要比呂青還多,除了劉它以外,最近又加上了劉伯、劉聲,就在昨天,項襄還見到了劉邦的使者。

  在給項襄的信中,劉邦告訴他如果能完整地将江東三郡獻出來,那除了能像其他項氏一樣成為漢室宗親外,劉邦還會封他為侯。

  “是啊,亂臣賊子,還在癡心妄想呢。”項襄從呂臣手裡接回了項羽的命令,随手把它扔在桌案上。

  聽到主政江東的宗族、重臣如此的對答後,項羽派來的使者臉都白了。

  項襄瞥了這個使者一眼:“項羽弑君作亂,全楚之人都被逼為這個賊子效力,想必你也是一樣,所以今天我不殺你。”

  說完項襄就讓衛士把使者關起來。

  “項羽要逃亡東城,還讓我們去接應他?”呂臣又說了一句。

  “是啊,”項襄點點頭,把項羽的信重新捆起來紮好,讓一個使者給劉邦送去。接着項襄又向整個彰郡傳令:“誰也不許去迎接項羽,烏江周圍不許有一條船。”

  說完之後,項襄回頭看着呂臣:“不讓他渡江就是了,要是我親手拿他,終究是面子上不好看。”

  “如果項羽渡江了呢?”呂臣追問道。

  項襄琢磨了一下,又追加了一道新的命令,那就是彰郡的各縣都不許放項羽入城,要是項羽依然不死心而且試圖攻城的話,項襄下令各縣要不客氣地反擊:“如果項羽先動手,那我也隻好綁了他交給漢王。”

  “我這就帶兵去彰縣,”呂臣站起來:“這個逆賊不過江則罷,若是他敢來,我就親手抓住他。”

  項襄默不作聲,看着呂臣離席而去。

  ……

  靠近垓下的時候,楚軍衆人的心又都提了起來,之前很多城池都倒戈抵抗,耽誤了楚軍很長時間。不過垓下本來不是一座軍事重鎮,隻有一些本地的士兵防守,即使倒戈,項羽倒也不是很擔心,至少他們肯定不敢出城幹擾楚軍行軍。

  結果探馬來報,說是垓下現在已經是一座空城,既沒有見到守軍也沒有發現居民,整座城都空蕩蕩的,隻剩下少量不能移動的老人。

  “聽說大王将要抵達後,守軍就都跑光了。”探馬向項羽報告道,他們已經詢問過那些遺留在城内的老人,據說少量的本地守軍既不敢抵抗項羽,也生怕會被項羽裹挾進他的軍隊中,所以逃跑就成了唯一的選擇。而城内的百姓同樣害怕被項羽征入軍中,更擔心被窮途末路的楚軍洗劫,所以就扶老攜幼地逃入山中――無論是守軍還是本地父老,他們都很清楚項羽肯定不會在垓下久留,所以隻要躲過這陣風頭他們就能返回家園了。

  “都是些無膽鼠輩,”項莊安慰項羽道:“等大王帶着江東雄師殺回來的時候,他們都會跪在大王面前求饒。”

  項羽沉默了片刻,點點頭:“不錯。”

  雖然從垓下得不到什麼補給,項羽還是命令士兵入城稍作休息。楚軍進城後就四下搜尋,想把居民沒來得及帶走的物資搜出來。來不及逃走的老人被士兵抓住拷打,逼問他們家裡的東西都藏在了哪裡。

  項莊帶着近衛在城中行走時,偶爾還能聽到幾聲慘叫和怒吼聲,饑腸辘辘的楚軍士兵正在撕打,争搶着尋找到的少量物資。

  看着空蕩蕩的房屋,項莊也不禁悲從中來,項羽割讓梁地求和,讓楚國的大臣們徹底喪失了對項羽的畏懼感;現在就連普通的百姓也知道不用再擔憂項羽的報複,所以才會紛紛緊閉城門堅守,像垓下這樣無力堅守的地方也會逃亡一空。這讓楚軍變得越來越少,沒有地方補充兵力和糧草,可想而知離開垓下的時候,楚軍隻會比抵達時更加弱小。

  對于江東三郡的忠誠,項莊同樣懷有隐憂,隻是現在這已經成了支持項羽和楚軍的最後信念,如果不像催眠一樣地對自己反複強調,希望項襄、呂臣都在會稽等着自己,那楚軍僅存的士氣也會徹底消失。

  帶着找到的一些食物和酒,項莊回到了項羽的行營前,将它們獻給項羽和他随行的姬妾。

  現在隻要有酒,項羽就會喝個爛醉,項莊守衛在行營的門口,聽着裡面傳出的歌舞聲,這一切都給他帶來末日将近的感覺。

  “一旦到了江東,大王就會重振旗鼓。”項莊對自己輕聲念道。

  在垓下休息了一晚後,第二天項羽就再次帶着軍隊動身。列隊的士兵明顯又減少了,如果不是昨天晚上穿過警戒線逃走,就是躲在城内等着軍隊離開。不過楚軍沒有時間把垓下仔細搜索一遍,項羽的衛隊隻是簡單地找了一圈,抓到了幾個藏得不夠隐蔽的逃兵将他們處死,然後就匆匆出城與大部隊一起動身。

  軍隊才離開垓下沒有兩裡地,探馬就向項羽報告,發現了大股軍隊正在靠近,這支從西面來的軍隊顯然不會是項襄和呂臣派來的援軍。

  “再探!”項羽本來顯得有些萎靡,一副宿醉未醒的樣子,聽到危險迫近後他重新抖擻精神,又露出多日不見的警醒模樣。

  正向楚軍靠近的是齊王信的軍隊,人數差不多有七千之數,跟在齊軍後面的則是數萬的劉邦本部,還有英布、吳芮等諸侯的部隊。不過這幾支軍隊的陣容十分奇特,齊軍作為先鋒獨自在最前追趕,而劉邦則帶着大軍不急不忙地跟在韓信的背後,還派出了前軍探馬,就好象是在防備己方的前鋒一樣。

  項羽逃離陳郡前,韓信帶來的一萬齊軍始終呆在定陶,得知項羽在城父慘敗、沒能重現彭城之戰的奇迹後,韓信才急忙帶着齊軍日夜兼程地趕來與劉邦會合。結果齊軍才一到,就被劉邦勒令去作為先鋒追趕項羽,跟在齊軍身後的漢軍還擺出一副戒備的姿态。

  得知是韓信第一個追上來後,項羽十分憤怒,向着出現在自己側面的齊軍戟指惱道:“豎子,寡人叫你與寡人聯合敵漢,你怎麼也不肯,現在聽聞寡人戰敗後竟然跑來撿便宜!劉邦留着你,隻是因為寡人尚在,要是寡人一日不在了,你這個反複無常的小人,劉邦豈能容你?”

  項羽号令全軍調轉方向,準備與齊軍厮殺。

  項莊急忙阻止道:“大王不可,還是遣将斷後,我們可不能被韓信纏住啊。”

  “誰都可以攻打寡人獲取功勞,就是韓信不行!”項羽對項莊吼道:“當初就是這豎子帶着寡人的關中部署去投奔劉邦,要不然劉邦如何能輕易出漢中,如何能出關?劉邦又如何知道寡人要先攻打齊國?寡人苦心籌劃的方略,都被這個豎子賣給劉邦了!”

  楚軍當即調轉方向,朝着齊軍拉開陣勢。

  韓信一邊忙着展開陣勢對峙,一邊派人去急報劉邦,稱先鋒已經追上項羽,請漢王火速上來與楚軍交戰。可沒多久,使者就被劉邦打發回來,讓齊軍立刻與楚軍交戰。

  韓信聽了後,長歎一聲:“雖然寡人沒趕上城父之戰,可漢王為何如此懷疑呢?寡人确實是來助漢而不是助楚的啊。”

  不等韓信多發感慨,項羽就已經帶着楚軍沖了上來,雖然楚軍的狀況不佳,但齊軍同樣非常疲憊。韓信帶着齊軍沒日沒夜地趕來與漢軍會師,沿途掉隊的士兵就有三成之多。好不容易見到劉邦後,又被逼着全速追趕項羽,連一刻的休息時間都沒有。

  現在齊軍人困馬乏的程度,怕是要比楚軍還甚。兩軍殺成一團後,漢軍緩緩地靠近戰場,不過沒有一支軍隊上前助戰。劉邦分出兩支兵馬開到了齊軍的兩翼,從南北兩方旁觀齊、楚兩軍在戰場上厮殺,而劉邦的主力則停在了齊軍的後面。漢軍從三面将戰場半包圍起來,齊、楚兩軍殺得人仰馬翻的時候,漢軍卻一直保持着中立,沒有對戰事進行任何幹涉。

  激戰了一個時辰後,韓信終于抵擋不住,項羽沖垮了齊軍的陣地,将齊軍一分為二。

  看着齊軍漫山遍野地潰退了下來,楚軍則在後面拼命砍殺,劉邦終于點點頭,對左右說道:“看起來,這次韓信是真的認真打仗了,好吧,他雖然屢次不救孤,但孤不能不救他。”

  齊軍的潰兵從品字形排開的漢軍縫隙間逃開,劉邦向兩翼派出使者,然後揮舞将旗,催動大軍緩緩向前。

  本來楚軍已經殺的眼紅,可看到無邊無際的漢軍從三面緩緩前移後,就是最勇敢的楚軍士兵,心中那團求勝的火焰也被澆得熄滅,隻剩下徹底的冰涼。

  剛剛還在奮勇追擊的楚軍士兵,不受控制地開始後退,還發出悲傷的呼喊聲:“跑吧,漢軍來了。”

  “退兵。”看着卷地而來的漢軍旗幟,項羽對衛士說道,他剛剛和士兵們一起沸騰起來的熱皿,現在也都重新凍成冰雪。

  今天這場戰鬥,讓項羽失去了行軍的時間和機會:“退回垓下,堅守。”

  返回垓下後,項羽清點兵馬,現在城中隻剩下三千左右的楚軍了,雖然今天大敗齊軍,但還是有小半楚軍趁亂逃走。

  “很快,用不了幾天,項襄就會帶着大軍來給寡人解圍!”在漢軍圍上來的時候,項羽給部下們打氣道。

  但堅守了幾天後,援軍仍然是一個人都沒看見,反倒發現有更多的漢軍趕到,其中還包括東海陳嬰、陳郡利幾,泗水劉它這些曾經的楚将和昔日的項氏。

  劉邦讓陳嬰、利幾、劉它的軍隊都參與圍城,再加上英布、吳芮等人,将垓下團團圍住的都是懷王的舊部。

  “今日全楚之人,齊聚到垓下,就是要為陛下報仇雪恨,”劉邦對齊聚一堂的諸侯和将領們說道:“讓士兵們向城中呼喊,我們此來,隻誅弑君逆賊項羽一人。”

  當天夜裡,整個垓下城都被漢軍的喊聲所包圍,圍城的士兵用全楚各地的方言,責罵着城中的亂臣賊子。

  灌嬰和夏侯嬰一起陪在劉邦身邊,此時漢王站在一個土丘上眺望着垓下城池,灌嬰麾下的騎兵被命令養精蓄銳,沒有去參與圍城。

  “項羽是會死守,還是繼續逃跑?”灌嬰問道。

  不等劉邦說話,夏侯嬰就頗有把握地答道:“當然是繼續跑,如果他肯決戰,就不會從陳縣逃走了,不但從陳縣跑了,從城父也跑了,沿途每次都跑,這次當然還會接着跑。”

  “可他不可能帶着軍隊一起跑了,難道自己跑嗎?”灌嬰說道。

  “當然自己跑了,”夏侯嬰冷笑一聲:

  “他可能會跑去東城,然後去烏江。”劉邦回過頭,對灌嬰說道:“他肯定會跑的,孤估計就是這一兩天,不過無論他跑到那裡,都不會有接他過江的船隻和軍隊。他還真應該在陳縣一戰,那裡有堅固的城防,也有時間收集糧草,說不定還能拖個一年半載再說,就和章邯一樣。”

  劉邦已經收到了項襄的來信,知道江東三郡不會接納項羽了。

  “讓他跑,他是不到烏江心不死。”為了鼓勵項羽逃跑,劉邦還放松了南面的戒備:“他要是棄軍跑了,就不用花費時間圍城了,孤讓你的騎兵休息就是為了到時候去追他。他隻要一跑,戰争就結束了,比孤想象的還快。”

  說完之後劉邦就要帶着衛士們回營,走下土丘的時候,他突然腳底絆了一下,衛士舉起火把察看,發現原來是一個簡陋的墓穴,裡面淺淺地掩埋着兩具無頭的屍體。

  劉邦借着火光也看了一下,看到這兩具無頭的屍體上都有被兵器刺出來的窟窿,而且屍體上還扔着兩把鏽迹斑斑的的鐵片,像是老百姓自制的匕首。

  一個衛士檢查了一下頸骨的斷裂處,擡起頭對劉邦說道:“是死後被割取了首級。”

  盯着這兩具屍體上的破衣服殘片看了片刻,劉邦又擡起頭,環顧了周圍一圈,目光最後落到了不遠處的一處祝融廟上。

  “這兩個是逃亡的楚國壯士吧,要不然怎麼會被人割去了首級?他們可能是在這座廟裡躲避,被秦兵追捕殺死,然後割了他們的首級,把他們的骨頭扔在這裡了。”劉邦猜測了一番,然後又低頭看了看墓穴:“雖然簡陋,但好歹還沒有暴屍野外,這兩個壯士一定抵抗得很英勇,甚至得到了追捕者的尊敬。”

  劉邦下令把這兩個人的屍體取出來裝進棺木,然後深埋入地下,還命令一個衛士替他祭奠這一對無名屍體:“告訴兩位壯士,暴秦已經被我劉邦所滅,很快,天下就會重歸太平。”

  劉邦等人對答的時候,項羽正帶着衛兵在城樓上巡邏,側耳仔細傾聽着四周傳來的喊聲。

  從這些聲音中,項羽辨别出了東郡、砀郡、泗水郡、東海郡、薛郡和陳郡的口音,卻無江東口音。

  “江東三郡尚在!”項羽如釋重負。

  天将明的時候,劉邦聽到有衛士在帳外呼喚,說是垓下已降。

  走出自己帳篷之後,劉邦聽到營地裡到處都是歡呼聲,項羽帶着衛隊突圍後,垓下城的楚軍立刻就開城投降了。

  在突圍過程中,連項羽的近衛指揮項莊都被漢軍抓住了。

  項莊被押上來後,劉邦就問他項羽往哪裡去了。

  滿臉皿污的項莊咬緊牙關,一聲不吭。

  “他都抛下你跑了,你還對他忠心耿耿嗎?”劉邦問道。

  項莊突然破口大罵,但劉邦沒有阻止他,而是等他罵得累了才問道:“項羽是不是往東城去了,打算從烏江渡江回江東?”

  聽到劉邦說出這樣的話,項莊頓時就愣住了,劉邦示意左右,把項襄和呂臣寫給自己的信拿給項莊看。

  才看了兩眼,項莊就用顫抖的聲音叫道:“竟至于此,竟至于此嗎?”

  “衆叛親離,難道不正是亂臣賊子應得的下場嗎?”劉邦大聲質問道。

  項莊再也堅持不住,跪倒在地,低頭叫道:“臣願降。”

  “給他松綁。”

  劉邦說完後,又以目視灌嬰。

  灌嬰越衆而出,向劉邦作揖行禮,口中問道:“要給項羽留全屍嗎?”

  “他給陛下留全屍了嗎?”劉邦大聲質問道。

  “臣遵命。”灌嬰再不猶豫,大踏步地走向了營帳門口。

  在垓下等了幾天後,灌嬰帶着項羽的首級返回軍中,向劉邦複命:“他還真是不到烏江心不死,四百多裡路啊,他還真能跑,真的跑到烏江岸邊了。”

  灌嬰告訴劉邦,他本以為能在半路就追上項羽,但項羽丢棄了他的所有近衛,孤身一人跑到了四百裡外的烏江渡口,走投無路才自殺了。

  “沒有見到一條船?”劉邦問道。

  “其實有一條。”灌嬰笑道。

  劉邦臉色一變,森嚴地問道:“誰出爾反爾?項襄嗎?”

  “不,不是劉襄。”灌嬰告訴劉邦,有一個亭長違背了劉襄、呂臣的命令,偷偷地駕着一條船想去接項羽渡江。

  “臣已經派人抓住了那個亭長,請問大王打算如何處置?”灌嬰問道。

  “你把他帶來了?”劉邦驚訝地反問道。

  “是的。”灌嬰點了點頭。

  “元兇已除,孤為難一個亭長幹什麼?”劉邦連連擺手道:“放了他,放了他。”

  灌嬰嘻嘻一笑,旁邊的張良也笑着提醒道:“大王隻是将他放了嗎?”

  劉邦這才恍然大悟,輕輕拍一拍腦袋:“孤糊塗了,孤當年也是亭長,知道亭長身不由己,孤也曾為了心中的信義而違抗官吏。免了他的亭長之職,但是重賞,給他一些錢财和田土!”

  隻有泗水郡的魯縣,仍沒有向漢軍投降,城牆上孤零零地還打着楚國的旗幟。

  “當初陛下曾有意封項羽在魯,他也自号魯公,想不到一語成谶。”劉邦讓使者帶着項羽的首級去招降魯縣,并讓使者把項羽安葬在魯縣城旁,讓當地的百姓日常祭祀。

  帶着各路諸侯返回定陶後,劉邦突然臉色一變,下令漢軍盡數出動,将韓信的軍營團團圍住。然後讓使者去齊軍營地前喊話,勒令惶恐不安的韓信立刻帶着齊王印出來,到大營見劉邦。

  在漢軍四面包圍的威脅前,韓信隻好獨自一人,抱着齊王印走出營門,來到劉邦的馬車前。

  “自從你去修武之後,好像一直沒有來拜見過孤。”當着衆多的諸侯,還有大群的将領,劉邦坐在馬車上,居高臨下地對韓信說道。

  “臣……”韓信一低頭,就要認錯。

  “不用說了,”劉邦揮揮手,打斷了韓信的申辯:“在修武是第一次,在曆下是第二次,孤在廣武和項羽對峙的時候,你第三次背叛了孤。”

  韓信汗出如漿,可劉邦再次擺擺手,不許他自辯:“可你有大功于孤,孤就想着事不過三,這次讨伐項羽,雖然你一開始磨磨蹭蹭,但最後終究還是趕到了,也真的和項羽交戰了,這次孤就不算你背叛了。”

  聞言韓信稍微松了一口氣,但劉邦還沒有說完:“你在齊國一年,提拔了不少親信,也訓練了不少新軍,現在天下已定,這些軍隊已經沒用了,孤不打算讓你留着。”

  “臣立刻就将他們遣散。”韓信找到機會,急忙答道。劉邦說得不錯,成為齊王後,韓信看着齊境内的大隊漢軍就有芒刺在背的感覺,所以訓練了不少隻忠于自己的軍隊。結果這次在垓下之戰中,被劉邦狠狠地消耗了一波。

  “不用你去遣散了。”劉邦顯然不滿意韓信的回答:“把你的齊王印還給孤吧,現在楚國無主,你去當楚王。”

  随着劉邦這句話出口,就有一個衛士捧着一枚新印,走到了韓信面前。

  “遵命。”好漢不吃眼前虧,韓信咬牙答應下來,這意味着他在齊國苦心經營一年的勢力又煙消雲散了。

  不過劉邦的話還沒說完:“你這就去楚國即位吧。”

  說完,就有另一個衛士走過來,手裡還牽着一匹馬,劉邦告訴韓信會派一支衛隊護送他去即位。

  “至于你的手下。”劉邦擡起手臂,指着韓信剛離開的軍營:“他們都是齊人,就不和你同行了。”

  韓信臉色慘白,劉邦不但驅散了他在齊國的勢力,還把忠誠于他的軍官和門客也都剝奪了。

  不過韓信還是點頭稱是,不敢和劉邦争辯一句,而且韓信覺得很多門客還是會去楚國投奔自己的。

  “到了楚國之後,”劉邦在分手前對韓信交代道:“不要訓練新的軍隊了,也不要再蓄養大量的門客了,嗯,不許超過一百人!事不過三,要是讓孤知道你陰蓄死士,或是秘密訓練新軍,那孤就不會再對你客氣。”

  說完後劉邦就叫道:“陳嬰。”

  剛剛投降劉邦的陳嬰走了出來,劉邦指着他對韓信說道:“這是孤給你挑選的相國,以後楚國大小事務,你都要和他多商量。”

  在遣走了韓信後,劉邦就讓自己的庶長子劉肥過來,把韓信留下來的軍營指給他看,劉肥是劉邦唯一的一個成年的兒子,劉邦說道:“我把齊國給你。”

  “是,父王。”劉肥答道。

  “時刻盯緊韓信,瞪大眼睛盯着他,若是他有任何舉動,都立刻派人告訴我。”

  “遵命。”劉肥鄭重地點頭。

  “曹參是我的左膀右臂,我把他留在齊國做相國,你一定要尊敬他,不許對曹相國有任何失禮之處。”

  “是,”劉肥大聲答道:“父王放心,孩兒一定與曹相國君臣同心,替父王牢牢看住韓信的北境。”

  ……

  在返回長安之前,劉邦決定先回一趟故鄉。在去沛縣的路上,劉邦有一天帶着張良、陳平、夏侯嬰、周勃等幾個人在林間遊獵。

  “張先生現在可還有什麼說的?”劉邦面帶得色地對張良說道:“項氏那麼多人,朕一個都沒有殺,破楚之後,朕一座城也都沒有屠,朕就連韓信都沒有剪除,還給了他一個諸侯之位。”

  “陛下本性仁慈,”張良微微一笑:“陛下和項羽完全不同。”

  “哈哈,”劉邦大笑道:“暴秦上農除末,鹽、鐵、林、牧、漁、獵悉歸官中,朕本意是盡數廢之,讓百姓安居樂業,衣食豐足。隻是現在天下方定,國用不足,所以朕暫時把鹽、鐵留下,補貼一些國用。其他的各項一概馳禁,黔首砍柴、畜牧、捕魚、狩獵所得,再也不用向官府納稅。至于農田,朕也盡棄暴秦之苛征,以後農事所得,黔首隻需要三十稅一,沖抵官府造冊之費。”

  說完劉邦用眼睛看着張良,似乎是在等待誇獎。

  “陛下仁心仁政,有誰說不是嗎?”張良笑道,一路上劉邦琢磨出了很多法令,無一例外都是與民有利的善政良法,隻是劉邦很喜歡别人稱贊他的這些設想,而且需要大聲地稱贊。

  劉邦果然顯得更開心了:“現在張先生不懷疑朕了吧?”

  “懷疑什麼?”

  “懷疑朕會剛愎自用,猜忌多疑。”劉邦迅速地說道。

  張良的笑容消失了大半:“陛下剛剛即位而已。”

  劉邦一愣:“先生還覺得朕會變得刻薄寡恩嗎?難道先生就這麼看輕朕嗎?”

  “是陛下太看輕權柄之重了。”張良沒有絲毫的退縮。

  劉邦凝視着張良,沉吟不語。

  隻聽張良繼續說道:“列國諸侯,将來無論陛下要懷疑、剪除哪一個,臣都不會感到奇怪,隻是梁王,臣不得不為他求一句情。”

  “彭越?”劉邦好奇地說道:“彭越幾次迫使項羽回救,功莫大焉,隻是最後見朕遲遲不封他為梁王,鬧了點脾氣,朕不會和他見怪的。”

  張良搖搖頭:“當初秦、魏腹心相接,所以天下都知道不是秦吞魏,就是魏滅秦。現在梁王王魏故地,與漢腹心相接,梁王又是這樣的壯士,将來很難有個好下場。臣隻是希望到那個時候,陛下能像今天一樣,還念着梁王幾次三番的救援之功,把他貶到個類似長沙王那樣的偏遠之地去好了,不要奪了梁王的性命。”

  劉邦吃驚地看着張良:“先生是認真的嗎?”

  “是。”張良點點頭:“三川幾次戰事艱險的時候,都是梁王給陛下解困,臣盼着陛下莫要忘記。”

  劉邦呵呵笑起來,顯然是動了怒氣,他突然厲聲說道:“朕當然不會忘記,朕連貶斥都不會,又怎麼會奪了他的性命,要是朕真這麼做了,就讓朕嫡系斷絕!”

  這種詛咒和斷子絕孫基本是一個意思,劉邦盛怒之下,還對着周勃說道:“你們都是證人,要是朕害了梁王……”

  “陛下!”随行的臣子都大驚失色,周勃哪裡敢說會為這個誓言作證,所有人都一起勸劉邦息怒,張良也低頭認錯。

  劉邦的怒氣也很快過去,沒過多久他也對張良道歉,請他日後還是要繼續給自己谏言。

  等氣氛正常以後,夏侯嬰提議在回沛縣前,再去當年落草的地方故地重遊。

  “其實臣一直都有疑問,”在劉邦欣然答應後,夏侯嬰又說道:“陛下當時真的識字嗎?”

  “為什麼你一直會懷疑這個?”劉邦問道:“朕是亭長,亭長!你見過不識字的亭長嗎?”

  “臣就是這個意思,”夏侯嬰道:“也就是有了公務,認得幾個文書上的字,其實這不能叫識字的。”

  劉邦聞言不高興:“朕少年時就仗劍周遊列國,見過了無數英雄豪傑,差一點投入了信陵君門下。什麼叫就識得幾個文書上的字?朕還會做詩呢!”

  “那你做一個。”夏侯嬰飛快地說道,他此言一出,其他的随遊的人臉色都難看起來。

  “這有何難?”劉邦呵呵笑起來,輕蔑地掃了夏侯嬰一眼,然後就盯着天邊的白雲陷入了沉思。

  不知道又過了多久,劉邦才從苦思冥想的狀态恢複過來,一字一頓地說道:“大風起兮雲飛揚――”

  “就這一句嗎?想了這麼半天?”夏侯嬰完全沒看到周圍人的眼色,瞅了一眼天邊的雲彩,質問劉邦道:“下面還有嗎?”

  “當然有,”劉邦惱羞成怒地說道:“容朕仔細想想,過兩天再告訴你,朕定要做一首能流傳千古的詩出來。”

  (全書完)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