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女頻 從此史上無三國

從此史上無三國 第二章 夜談大業

從此史上無三國 陶明大大 3798 2024-02-08 18:55

  待二人離開後,陶明看了看祖父,仔細醞釀了番後,開口說道:“祖父,孫兒有些話想與祖父探讨,卻不知該不該說。”

  看着眼前的陶明,陶謙是越看越喜歡,聽到他的問話,便爽快的說道:“此間又無外人,孫兒但說無妨。”

  “不知祖父對徐州的未來有何打算?”聽到陶明的問話,陶謙意外之下,但還是開口了。

  “祖父老了,不似年輕之時,如今祖父隻想在有生之年守護好這家業,不被外人所占。為你們留的這安身立命之所。”

  聽着祖父這一番英雄暮年的話語,陶明倒也理解,在感歎之餘,卻不得不說着:“祖父可曾想過,能否守得這一方太平?”

  看出陶明還有話說,陶謙便道:“你繼續說。”

  “之前孫兒已經說過,以我徐州戰略位置之重要,待諸侯們平定了境内後,必然會将目光投向我們,到時我徐州可有對策?”

  聽到陶明的話,陶謙凝重的問道:“孫兒心中可有解決之法?”

  陶明停頓片刻後,說:“孫兒沒有,但是孫兒知道,想讓他人不敢來攻占,最好的方法就是本身的壯大,讓那些想要攻占我徐州的人,畏懼我徐州。”

  接着說道“所有人都知曉我徐州的優勢,為何我們不能利用呢?南下攻打張超,在收複廣陵後,整個揚州都将暴露在我們眼前,若将整個揚州據為己有,獲得的資源便不多說,也将擁有了統一南方的資本。到時隻需留下些精兵在徐州北部防禦諸侯的偷襲,利用我徐州地形的優勢,隻要不出現大的失誤,可保我徐州固若金湯。而且得到了整個南方作為後院,利用長江之險同樣可守得南方安甯,到時隻需休養生息,看北方諸侯紛争便可。待北方紛争結束,想來實力也是十不足一,到時舉南方全力,便可一舉統一全國。”

  說完,陶明就靜靜的等待着陶謙的回答。

  其實剛剛這些也不是陶明瞎說的,而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戰略,也是曆史上唯一一個由南向北統一成功的皇帝,而且最為關鍵的就是徐州。

  縱觀整個漢朝,此時沒有比徐州更适合的地方了,徐州是南北要沖,北依齊魯,南接江淮,西進可入中原,地形多丘陵,易于防守。而且此時的徐州并未發生大的戰亂,百姓富庶。麾下更有天下聞名的3萬丹陽精兵。

  這為陶明的大業提供了完美的開端。而此時就差一步,就是得到祖父的認同。

  此時的陶謙也回過神來,仿佛不認識陶明一般說道:“孫兒啊,要知道,走這條路将是九死一生啊,祖父老了,死便死了,可我陶家卻不能無後啊。”

  聽到祖父已然意動,陶明便加把勁說道:“祖父,孫兒不怕死,大丈夫戰死沙場也是榮耀。而且孫兒已在海外發現一島嶼,其面積不遜于徐州大小,足以安置家中,到時如若失敗,可安排一家大小前去此處,定不叫我陶家斷後。”

  聽完陶明一番話後,老邁的陶謙面露精光全無一絲蒼老之色:“世人隻知我陶謙老邁,欺我徐州,卻不知我陶家幼虎已然長大。也罷,祖父這把老骨頭,就陪着孫兒搏上一搏,結局如何就看天意了。”

  陶明見祖父同意自己的計劃,欣喜之下便說:“多謝祖父成全。孫子隻需調派5000精兵,在天下大亂之後,便攻取廣陵郡獻予祖父。”

  “好。準了。陶明聽命,現命你為5000丹陽精兵統帥。具體行動由你全權負責。”

  “是,末将領命。”說完單膝跪地。

  随後,又與祖父商讨了一下具體的細節,直到淩晨考慮到祖父的身體,便返回了家中。

  第二日,當着文武官員的面,陶謙便宣布了陶明為緝賊将軍,統領5000丹陽精兵,征讨徐州境内的山賊。命曹豹為會盟代表率2000郡兵前往會盟。

  等大家散了之後,陶明悄悄的跟随着曹豹去往了他家中。

  “曹叔父,侄兒有一事要求叔父,不知叔父可能應允?”

  “賢侄說便是了,隻要可以辦到,叔父定然全力以付。”

  聽到曹豹如此一說,陶明便放心下來。

  “叔父,此去會盟,需叔父為侄兒尋得一人,将此信交予他,他名喚趙雲,在公孫瓒手下白馬義從。并設法與公孫瓒交好,将另外這封信交予公孫瓒。”

  “沒問題,賢侄盡管放心便是”

  “那侄兒便多謝叔父了。”說完,與曹豹閑聊一會後,離開了。

  ――――――

  徐州琅邪莒縣。

  “老丈,向你打聽件事,可知徐盛徐文向住在何處?”

  沒錯,能在此時出現在這裡尋找徐盛的就是陶明。

  陶明清楚自己的實力,這可是真實的冷兵器時代,講究的行軍布陣陶明可是一竅不通,所以就想起了本地未出仕的一些名将,而徐盛這位曆史上的東吳名将就是最好不過的選擇了。而且挖老孫家的人,這感覺也是很爽的。

  可是陶明卻低估了在古代找尋一個人有多困難,而且這人還是一寒門出身。

  “如果有警察局該多好?”陶明低聲歎息着。

  “對了,沒有警察局,但是有衙門啊,這可是在自己家的地盤上。”

  想到此處,向路人問清衙門所在後,便騎馬趕去了。

  “縣衙重地,豈容你亂闖?”來到縣衙門口的陶明,被衙役攔了下來。

  “通知你們縣令,就說徐州緝賊将軍陶明求見。”

  說完,便站在那裡等待他們通傳。看着陶明有恃無恐的樣子,不似作假,連忙進去通報了。

  “小公子,即來莒縣為何不提前通知,下官也好提前準備啊。”不一會的功夫,一名中等身材,滿臉獻媚的官員便從中走出。

  “小公子快請進。”

  “我此來也是臨時起意,所以未曾通知,倒是唐突了,還望縣令大人勿怪。”

  “小公子說的哪裡話,不知此次前來可是有什麼要事?”

  “元亮此次卻是有事需要縣令大人幫忙,不知縣衙可有境内的百姓戶籍?元亮想借閱一番找一人。”

  “這有何難,小公子隻說名姓,我吩咐人去找便是。”

  “如此最好,此人叫徐盛,字文向。還望縣令盡快派人查閱一番。”

  兩人一問一答的邊聊邊走。

  剛剛進入大廳,丫鬟便送上了茶水點心。

  兩人一邊品茶,一邊閑聊兩句。

  “禀報大人,大人吩咐找的人已經找到。”

  一名衙役來到大廳說道,

  “好,既然如此,那元亮就不再停留,縣令大人隻需派人給元亮帶個路便好,此番倒是打擾大人了。”

  聽到衙役的話,陶明便不願再與這縣令閑扯,開口告辭。

  “小公子哪裡話,隻管去便是。”

  “好,那元亮便告辭了。”

  說完一拱手,便與那帶路的衙役走了。

  騎馬大概用了一刻鐘的時間,便來到了一破舊房屋外,遣回衙役後,便敲起了大門。

  開門的是一年紀與陶明相近的男子,看着陶明疑惑的問道:“不知有何事?”

  “此處可是徐盛徐文向的家中?”

  “正是,我便是徐盛。”

  “那便好,可否進家中一叙?”見此人便是徐盛,陶明按捺住心中的喜悅,笑着開口說道。

  “是我唐突了,兄台快請進。”說完,将陶明請進了家中。

  看着徐盛家中擺設十分簡單,而屋内床上還躺着一位看似上了年紀的女人,想來應該是徐盛的母親了。

  見家中來了客人,那婦人便想起身,見此情況,陶明趕緊走過去安撫下婦人說道:“伯母不必如此客氣,有病在身便快快躺下。此番小侄前來并未帶些東西看望伯母,已是唐突。若勞伯母起身相迎,便是天大罪過了。”

  看婦人不再勉強着起身,便不再多說。

  此時徐盛已進入屋内,開口說道:“兄台請坐,還不知兄台性名。”

  “徐兄見諒,在下陶明,字元亮,此番前來是因被祖父認命為緝賊将軍,但元亮自小不通兵事,又聞徐兄熟知兵法,所以想請賢才出山,做我軍中校尉。”

  “原來是陶公孫子,文向失禮了。”說完便是起身拱手。

  “徐兄何須如此,快快坐下。”剛剛将徐盛扶着坐下,那邊的徐母又要起身拜見,陶明隻得趕緊過去,又是一番勸解。

  終是将二人安撫好的陶明轉身看着徐盛期待的道:“不知徐兄可有心與小弟一同?”

  “承蒙公子看的起,文向又豈能惺惺作态?隻是家中老母如今有病在身,文向實在憂心啊。”

  看着徐盛一臉的糾結,陶明正待說話,徐母便起身坐在床上說道:“男兒當志在四方,如今公子屈身前來,你又怎可為了我而負了公子?快快收拾行李與公子前去,家中不用你擔憂。”

  看着眼前這一幕,陶明從心底感到羨慕、感動。

  忙說道:“伯母,徐兄,你們不必如此,本來我就曾想讓兩位與我一起回下邳的,但如今伯母有病在身,不方便遠行,不如等我回到家中派人來照顧,待伯母病好,再搬來下邳居住。這般可好?”

  “如此老身便謝謝公子了。”一旁的徐母一臉感動的說道。

  “好,既然如此,我即刻返回下邳,待下人來到家中後,徐兄再來下邳尋我便是。伯母,徐兄,我這便告辭了。”

  “多謝公子厚愛,元向無以為報,定衷心跟随公子。”說完,向着陶明行了一禮。

  “徐兄,你我兄弟何故如此,快快起來,元亮這就走了。”

  說完,在徐盛的陪伴下出了家中,翻身上馬,與徐盛拱手告辭後,策馬趕回下邳。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