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女頻 從此史上無三國

第一章 陶家好男兒

從此史上無三國 陶明大大 2696 2024-01-31 01:14

  長風凜冽,寒霜如刀。

  陶明站在古城牆之上,俯瞰着眼前的大地,一切都是那麼真實。

  “小公子,回去吧。城上風太大,若染上風寒,奴婢可是擔待不起啊。”

  回過神來,陶明看了眼身旁急切的丫鬟,笑了笑:“走吧,回去了。”

  _____________

  陶明,字元亮。徐州牧陶謙的孫子。父親是其長子陶商。

  一個月前,一場風寒,讓從小體弱多病的陶明一命嗚呼。同時前世作為一名特工的他,在執行任務時被背後的一把黑槍,結束了年輕的生命。而靈魂卻莫名其妙的附身到了這與自己同名同姓之人身上,讓陶明不由感歎世事無常。

  前世作為特工的經驗,也讓他順利的接替了死去的陶明。

  在得知來到東漢末年後,又是一陣恍惚。

  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早就厭倦了生活在黑暗裡的陶明,還是有些激動的。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又有哪個七尺男兒,不想生逢亂世,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

  東漢末年,陶明非常喜歡。

  ――――――

  剛剛回到家中,便看到自己的便宜父親陶商迎面而來。

  “元亮,又去哪裡亂逛?你祖父剛剛回到家中,快去拜見,莫要失了禮儀。”

  聽到父親說後,陶明說道:“父親,兒這就去拜見。”

  “嗯,去吧。”

  對于自己的這個便宜老爹,陶明一直不太感冒,還有自己的那個叔父。

  兩人沒什麼本事,整天将心思放在争權奪勢之上,卻不知最後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曆史上就是因為陶謙這倆兒子太不成氣,還整天将心思花在這上面,為了不讓他們在自己死後有性命危險,陶謙才在臨終前将徐州交給了劉備這個外人。

  若不是太不成氣候,誰會将自己的家業交與他人?

  想到家中複雜的情況,還有徐州如今的局勢,陶明不禁頭痛起來。

  相比起自己父親,陶明對自己的祖父陶謙還是挺佩服的。

  沒有任何背景下,硬是拼出了如今的家業。而且在周邊青州、茺州黃巾起伏的環境下,還将徐州治理的太平無事,百姓富足,這可都是實實在在的本事啊。

  不過,如今的情況也不樂觀,憑借上一世的記憶,陶明清楚的知道,再過不到兩三年的時間,曹操便會進攻徐州,而祖父陶謙也在那時勞累而死,将徐州交與了劉備。後又被呂布所得,幾經反複。最後從一個天下最富甲之地,變成四戰之地,百姓流離失所,到處戰火紛飛。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陶明來了。那些曆史就隻能是曆史了。

  一會兒的功夫,陶明就來到了大廳外,看到陶謙正在和人說笑,便喊道:“元亮拜見祖父。”

  “元亮啊,快進來吧。”

  慈祥的看着自己的大孫子,陶謙欣慰不已。

  本來已經老了的陶謙,早就有意将家業傳下,但是倆個兒子都不成氣候,讓他不得不硬撐着。

  但是就在一月前,他發現原來體弱多病的孫子,自從一場大病後,變得努力習武了,而且與人交談也很得體,讓他重新燃起了希望。

  “元亮啊,快快見過你曹叔父和麋叔父,小時候他們可都抱過你的。”

  聽到祖父的話,陶明一邊打量着二人,一邊行禮道:“元亮見過兩位叔父。”

  左邊下首坐的是糜竺,字子仲。現為徐州别駕;右邊下首坐的是曹豹,字猛元。現為徐州兵馬統帥。

  說完對着二人一笑後,走到了祖父的右手邊,沉默的站在一旁,一點沒讓人覺得别扭。

  看着眼前行事得體的陶明,兩位陶謙手下的親信都不由的眼前一亮,就憑剛剛這一番不驕不躁的表現,就給個及格分了。

  陶謙看着兩人的反應,笑笑說着:“猛元、子仲啊,你們也都知道,我那兩個兒子實在不争氣,本想等我這把老骨頭死了以後,這家業也就散了,但終是讓我看到這孫子還算勤奮,我也是頗為欣喜,希望你二人以後還要多多照看與他啊。”

  聽到陶謙如此說,二人便一臉驚訝,明顯的是在向二人推薦着陶明啊,這是已經擺明要将家業交與陶明之手了嗎?想到此處,二人不敢怠慢,起身拱手便道:“主公交待,我二人必然拼盡全力,隻是主公正值壯年,又何必如此說。”

  “呵呵,自己的身體自己知道啊,我這身老骨頭怕是熬不了幾年了,隻求能在死前看到我這孫子成長起來,獨當一面。便是前世福分了。”陶謙坦然的笑着說道,好似早已看穿這生死一般。

  又擺擺手,轉移了話題。“好了,不再說這些了,先來商議一下,那反董聯盟之事。你二人趕緊坐下。元亮你也坐下吧。”

  待陶明坐下後,三人便認真的談論起此次會盟之事,曹豹認為是否打敗董卓都與徐州沒有太大的關系,所以認為不需會盟。而糜竺認為此次會盟乃正義之師,不論如何還需走上一遭。

  聽到二人說的這些,陶明覺得都有道理,卻都不充分。不過還是支持糜竺的意見,多一點。

  “元亮,你也來談談你的想法?”聽完二人的觀點後,又看了看一邊沉思的陶明,就詢問道。

  “祖父,元亮年幼,一些事情還有些看不透徹,但是卻有些想法,希望祖父與二位叔父不要笑話才是。”聽到祖父有意考校,便應了下來。

  “你說便是。”

  “元亮認為兩位叔父說的都有道理,但元亮覺得這一趟還是有必要去的,有兩條原因。雖天下諸侯已有自立之勢,但漢室仍是正統,以勤王為名,可人心所向”

  頓了頓,等三人體悟一番後接着說道:“我料那些會盟之人也不心齊,不勝還好,若勝,沒有了董卓這一威脅,必然分崩離析。到時諸侯紛争,我徐州作為連接南北之要地,必然被野心勃勃之人所惦記。若不會盟将會給這些人以攻打我徐州的理由。到時不論勝負,我徐州境内都将生靈塗炭,祖父多年的努力也将付之東流。此為二”

  一股氣說完後,隻覺口幹舌燥。就自顧自的端起杯子喝起茶來,等待着他們思量完畢。

  “好,好啊,祖父思考之下本還想置身事外,如今聽孫兒一說,卻知差點誤了我徐州百姓。不愧是我陶謙的孫子,我陶家的好兒郎!”

  高興之下的陶謙,毫不吝啬誇贊之詞,一旁的糜竺和曹豹也是面露意外之色。讓陶明在一旁隻能謙虛的回應着。

  其實這番話是陶明有意要當着三人面說的。知曉曆史的陶明,必須盡快掌握徐州權利,好在前期盡快安排妥當。不然在之後的危機中,将受到很大的限制。

  有了基礎思路的三人便不再讨論此事,打算在明日與衆人細細商讨後再具體實施。而糜竺和曹豹二人也相繼離去。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