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端午節後的那一場暴雨以後,中原大地恢複了風調雨順的日子,老天的懲罰就算告一段落了。
不知道老天是否以為對當時的朝廷警告已經充分了,暫且饒了中原百姓了。
這一年的日子過得還算舒心。
縣上的學堂重新開張了,隻不過目前糧食緊張,要求學員們都自己扛袋糧食到書院裡,或是玉米,或是紅薯,或是麥子,隻要有一袋糧食,不拘什麼品種。
志航已經回到學堂去了,然而少捷卻沒有去成。
雖說一袋糧食也不是完全沒有能力湊夠,隻是何秀坤需要一個得力的幫手種地,她無法獨自一人幹這些活,養活四個兒女。
少捷讀了兩年學堂,識文斷字,就行了。
少捷身為老大,這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他沒有二話,就答應了。
但是少誠的書還得繼續讀。
不止是因為少誠是老二,目前年齡還小,農活根本不會幹而且也沒力氣,更重要的是少誠的書讀得特别好,私塾的先生們一再誇贊,甚至跑到家裡去告慰坤娘,若是沒有學費,先生們給出,沒有吃的,先生們供,就讓他把書念下去可好?
坤娘感激不盡,無以報答,就隻能一年兩雙鞋襪地送給老師,聊表寸心。
這一年少捷不滿十三歲,少誠不滿十一歲,少誠剛八歲,靜琳才四歲。
私塾的先生們勸少誠去縣城上學堂,隻因先生們感覺少誠的水平已經可以入中學部了,在私塾繼續攻讀,會耽誤了他。
然而少誠顧慮家中情況,不敢回家去說。
中學部需要考試,不象小學部可以直接入學,先生們帶着少誠前去參加了入學考試,沒想到少誠竟以全縣第三名的成績考中了!
先生們開心已極,把少誠的錄取通知書輪流展示給大家看,姚元清還用大紅紙書寫了一張非常大的标語貼在了私塾門口,上書:“三載寒窗苦讀一朝平步青雲”小字另題:“祝賀本私塾李少誠同學榮中縣中原書院中學部探花!”
私塾的三位先生和同學們簇擁着少誠一同來到李家報喜!
把李家所有本門親戚全都驚動了,大爺幹脆開了祠堂慶祝,李家由祠堂出資,大擺筵席,并當衆宣布,少誠中學的讀書費由族裡出了!
這可不啻為本村一樁大新聞了,因為此時中原書院的中學部就相當于是秀才及第,中學部畢業就相當于是舉人了,可以直接參加科舉考試了。
如今村中讀書人本來就少,能出個舉子那簡直是名揚鄉裡了。
然而去書院上學僅僅是有學費還是不夠的,還得需要住宿費,生活費,要安置出門的四季衣裳,被褥,文房四寶等等諸物。
這可是不小的一筆錢。學費已然由族中出了,這些自然不能再找公中要了,得坤娘自己想辦法解決。
戰豪給送來了五兩銀子,住宿費差不多夠了。大姨書月讓表哥魏景之送來了兩套衣裳和一個新做的書袋作為慶賀,先生們把文房四寶給湊齊了,就連秀姑也送來了一套鞋帽聊表寸心。
差得雖然不多,然而卻沒有了求告之處。
坤娘是個要強的人,除了大家送上門的慶賀之物,除了兄長和姐姐的資助,她是不可能再去低三下四的求人的。
她隻有努力在深夜做針線,白天帶着少捷少康還有靜琳一起去地裡尋些野菜野果,另外把家裡所存的那點紅薯切片曬幹,自己磨成粉,拿到集市上去賣。
千湊萬湊,也還差那麼二三兩,實在湊不出來了。
少誠對娘說:“娘不用為難了,生活費不是一個一定的數目,我省點用就行了。”
坤娘很難過地看着孩子說:“兒啊!你先上學堂裡去,把學費住宿費先交上,衣服被褥先将就穿着,娘繼續給你湊,興許過一個月,娘能再湊點就讓你哥給你送去。”
少捷也跟着說:“咋也不能耽誤開學,好容易考上的,一定得上。回頭我想辦法掙錢,你不用操心錢的事情。”
少誠心中感動不已,心裡想自己一定要把書念好,将來有個出頭之日,要好好報答母親和兄弟姐妹們。
林先生托人叫少誠來私塾一趟,說有話要交待。
少誠收拾了一下,便帶了娘蒸的豆沙包四五個,用棉布包好,準備送給先生當作分别禮物。
來到私塾,隻見林柏華先生身旁坐了另外一位氣宇軒昂的男子,約摸比林先生大個四五歲的樣子,模樣與林先生頗有些相似。
這位男士的身後站了一位小姑娘,個子不高,大約十歲剛出頭,還梳着小姑娘的雙嬛髻,兩根粗粗的辮子垂在兩腮邊,一張鵝蛋型的圓圓的臉上,兩隻如湖水般澄澈的雙眼正忽閃忽閃地看着少誠。
林先生看少誠進來,便為他介紹:“少誠,你近前來,我介紹你認識一下,這位是我大哥林柏耀,這是他的二女兒林月莺,月莺今年十歲,打算今年秋天開學時入咱們私塾讀書呢,也算是你的師妹吧!”
少誠忙向林柏耀和月莺施禮,二人還禮,大家就坐。
林柏耀便向少誠道:“聽我弟弟說起少誠小弟之才,非常欽佩,今日相見,更覺一表人才,風華少年啊!”
少誠忙站起說:“師伯太過獎了,少誠沒讀幾本書,這樣說少誠愧不敢當。”
月莺看他這麼客套,不禁有些好笑,怕初次相見有些失禮,忙用手帕捂住了嘴角。
林柏耀繼續說:“是這樣的,在下一向非常喜歡讀書人,所以想要結交一下少誠小弟,不知少誠小弟意下如何?”
少誠又站起說:“師伯請不要這樣稱呼小侄,就叫我少誠好了。師伯是長輩,少誠恭敬不如從命,可萬萬不敢說結交二字,折殺小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