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男頻 曆史軍事 紅鸾記

第一百三十四章始親政天子欲救國 籌軍費水師遇難關

紅鸾記 潇騰 2365 2023-04-12 00:56

  北洋水師随即接收了從德國和英國訂造的"定遠"、"鎮遠"、"緻遠"、"靖遠"、"經遠"、"來遠"、"濟遠"等主力艦,共花費800多萬兩白銀。

  加上其他軍艦、輔助船、槍支彈藥的費用,以及威海衛、天津、旅順等基地的修建和招兵買馬的費用,一共花費2000萬兩左右,北洋水師也一舉成為了當時亞洲最強大的一隻海軍力量。

  1891年,在戶部尚書,即光緒帝老師翁同龢的主張下,嚴禁北洋水師再添加新的艦、炮、軍火。

  李鴻章隻能通過在天津的兵工廠,給北洋水師生産炮彈。

  經費的大幅度削減,令北洋水師舉步維艱。

  首先是燃煤問題,北洋水師的用煤來自于開平煤礦。

  丁汝昌曾向開平煤礦的總辦張翼寫了一封信,講述發往水師艦隊的煤中煤屑散碎,煙重灰多,很難發揮作用,導緻軍艦的動力不足。

  但是張翼根本不予理會,一是北洋水師的報價太低,根本買不起優質煤,二是朝廷大員和張翼多有瓜葛,甚至連直隸衙門也有開平煤礦的股份,丁汝昌根本拿他沒辦法。

  随之而來的是鍋爐問題,北洋水師的軍艦艦齡較久,在甲午戰争前夕,大部分軍艦的鍋爐已經到了報廢年限。

  1893年丁汝昌多次申請更換鍋爐,但是局限于戶部的政令,此事基本不具有可行性。

  當時靖遠艦上的鍋爐汽管本來就都有些老舊,經震動後,多處都有滲漏,急需要更新換代了。

  三是炮彈問題,北洋水師所使用的炮彈,多是天津機械局生産的實心彈,多有尺寸不合格,無法使用的。

  戰艦無法更新,原有戰艦上不止濟遠艦火炮尚未齊備,經遠、來遠尚缺尾部主炮,定、鎮兩巨艦,應添快炮六尊,威遠前膛舊炮,不甚靈動,同時北洋水師也買不了新的戰艦。

  而日軍在甲午戰争前以國賭運,購買了大量新式戰艦,中日海軍力量的對比也發生了逆轉。

  例如北洋水師1889-1890年預算一百三十萬兩,隻能維持日常開支,無錢更新艦艇武器。

  1890年建成的旅順海軍基地花了三百萬兩。

  海軍衙門是清朝一個新設的中央級洋務機構,雖冠以海軍之名,但設立的目的是為了分散總理衙門的權力。

  

  光緒皇帝的親父也就是海軍衙門大臣醇親王在接收頤和園的新修工程後,就從海軍衙門的經費裡向工程挪款。

  所謂挪款其實是子虛烏有的,因為頤和園已經修建完畢,隻是若對外宣稱頤和園修完,意味着慈禧已遠離紫禁城搬去頤和園了,光緒皇帝就可以漸漸獨立,慈禧太後當然不願意形勢變成這樣。

  所謂的慈禧挪用海軍經費修築頤和園,結果導緻清朝政府缺乏資金提升軍備水平,其實也不完全準确。

  頤和園工程所挪用的海軍經費,和北洋海軍軍費并無關系,而是出自海軍衙門的經費。

  而海軍衙門的軍費開支除了北洋水師外,還有南洋水師,衙門内務費等。

  同一時期北洋海軍的軍費并沒有受到任何的侵占,海軍衙門經費與北洋海軍軍費并不能混為一談。

  另一筆挪至頤和園的海軍經費,被稱為"海軍巨款",是醇親王和一些沿江海省份的總督、巡撫授意,讓他們籌資報效頤和園工程,但為頤和園而籌資無法推上台面,于是想出了海軍的名義,後來共集得260萬兩,即"海軍巨款"。

  然而,當各地的資金陸續認繳後,并沒有撥入頤和園工程,而是全部存在天津的外國銀行和洋務企業,以所得的利息貼補頤和園,而本金則号稱用于将來的海軍建設。

  甲午戰争爆發後,慈禧頒懿旨命令将"海軍巨款"本金全數提出,用以購買軍火,但因為存期未滿等原因,先期并提出一百五十八萬兩。

  所以說頤和園工程實際上是以海軍名義斂财,卻并非直接挪用了海軍的經費。

  而在頤和園工程修建期間,翁同龢領銜的戶部上奏禁止海軍外購軍火,緻使海軍失去了申請專項資金用于軍艦和武器裝備更新的途徑,才是海軍發展徹底停滞的真正原因。

  北洋水師負責山東及以北之黃海,主要基地在威海衛,旅順,大沽口;由于北洋艦隊是負責守衛京師,故清廷特奏準優先集全力建造。

  為保護作為北洋海軍修理、保養基地的旅順,在建設塢澳的同時,旅順基地沿海一側依山地勢,共築造9座海岸炮台。

  威海衛基地由于資金等方面的原因從1887年才開始全面建設,由于開工較晚,其設計建造比之旅順基地更加先進,至1890年共建成北幫(威海北岸)炮台3座(其中北山嘴、祭祀台炮台均為上下三層的大型炮台),南幫(南岸)炮台3座,劉公島炮台6座随着旅順基地和威海衛基地的建成,旅順成為了北洋水師的維護、修理基地,威海衛則成為北洋水師的永久駐泊地。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