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男頻 曆史軍事 紅鸾記

第八十五章親生兒難承重任 别選帝再度攝政

紅鸾記 潇騰 2796 2023-04-12 00:56

  1875年1月,同治帝病逝。慈禧立她的侄子(丈夫的侄子)兼外甥的愛新覺羅·載湉為帝,改年号為“光緒”,兩宮太後再次垂簾聽政。

  清德宗光緒帝(1871-1908),全名愛新覺羅·載湉。

  他作為一個親王的兒子本來是和皇位無緣的,那寶座龍椅,原本離得很遠。

  隻因同治帝沒有子女,且鹹豐帝也僅有同治帝一子,同治帝去世後,鹹豐帝也随之絕嗣。

  慈禧太後為保全自己的權勢地位,未為同治帝立嗣,而是将載湉選為鹹豐帝的繼位人,意外地成為清朝第11任皇帝。載湉即位時虛歲才4歲,入宮時還在熟睡之中。

  光緒帝的父親奕譞,乃道光帝七子,鹹豐帝弟醇親王。光緒帝的母親又是奕譞的嫡福晉,慈禧太後的親妹妹。因此載湉是慈禧太後的侄子兼外甥。

  1875年1月,就在同治皇帝駕崩後,慈禧宣布選中皇室旁支、當時實際年齡隻有3歲半的愛新覺羅·載湉(光緒)繼承大統時,出乎所有王公大臣們意料的是,載湉的親生父親、醇親王奕譞不僅沒有喜出望外,相反卻碰頭痛哭,昏迷伏地,扶都扶不起來。

  随後,回到家中身戰心搖,如癡如夢,經常告誡子孫“滿招損、驕招禍”的奕譞,深感禍福未知,為了避免慈禧猜忌,奕譞向慈禧懇請免去自己的所有職務,以避嫌自保。

  在上奏慈禧的奏折中,奕譞說:

  “惟有哀懇矜全,許乞骸骨,為天地容一虛糜爵位之人·····留一庸鈍無才之子。”

  奕譞顯然是個聰明人,知道自己作為新任皇帝的親生父親,對于志在“垂簾聽政”控制朝政的慈禧來說,顯然是個潛在的禍害,為求自保,奕譞很識相地跟慈禧請求了辭職回家養老。

  隻是奕譞能自保,卻無法保住被命運冥冥之中選中的兒子載湉,即後來的光緒帝。

  事情,就這麼定了。

  光緒初年,慈禧太後剛滿40歲,她為了達到二度垂簾聽政的目的,曾使用了種種手段,但懾于朝中有人反對,終日心中不樂。

  心腹太監李蓮英猜知真心事,便令人在萬壽寺大雄寶殿的後面建了一座佛。

  建成之後,李蓮英速去禀告慈禧,說:“聽說萬壽寺大雄寶殿常常有雙佛顯光,這是大吉大利之兆,奴才想請太後駕臨前往觀看。”

  慈禧聽罷感到十分驚奇,便起駕出宮。

  出西直門下高梁橋,坐上皇船,沿長河,直到萬壽寺(今北京藝術博物館)。

  慈禧上了碼頭,進了山門,直奔大雄寶殿而來。

  進得殿來,見供奉的依然是原來的三世佛,不覺勃然大怒:“明明是原來的三世佛嘛,哪來的雙佛顯光?”

  那個時候,奴才欺騙主子是要殺頭的,但李蓮英心中有數,忙說:“太後息怒,請您後殿禦覽。”

  

  慈禧太後慢慢悠悠轉到三世佛後,果見一慈眉善目的觀世音坐在殿中央,此寺方丈住持,還有慈禧的文武大臣也在這裡。

  這時,李蓮英喊道:“老佛爺到。”

  其他人即刻跪伏高呼:“恭迎老佛爺!”

  慈禧見狀明白了一半兒,但她故作不解問道:“你們迎接的是哪位老佛爺呀?”

  李蓮英他們答道:“就是迎接太後您老佛爺呀!”

  “您就是當今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啊!”

  “如今先皇晏駕,新皇尚幼,國不可一日無主,臣民們請您垂簾料理朝政,您可要救庶民于水火之中啊!”

  一席話說得慈禧心花怒放。

  自此,老佛爺這個稱呼便從萬壽寺傳遍京城,舉國上下,都稱慈禧為“太後老佛爺”。

  慈禧也就心安理得地垂簾聽政了。

  據說這個觀世音是李蓮英讓人按慈禧的模樣塑造的,後來慈禧來萬壽寺焚香禮佛,蔔簽求壽,由于對此觀世音非常賞識,還穿上了寺裡方丈為她準備的觀音衣服,李蓮英扮作護法神韋馱,雙手合十,橫杵于腕上,倆人還在這個佛像前照了張像,曾經有人見到過此照片。

  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太後崩于鐘粹宮,享年四十五歲。

  慈安皇太後真是一個柔弱無能之輩嗎?

  初入宮時,在鹹豐身邊有麗妃和慈禧兩大競争對手,慈安還是脫穎而出成為了皇後。

  無論是在她任皇後還是皇太後期間,三任皇帝以及朝臣們對她的贊譽簡直是無以複加。

  不必說非親生的同治皇帝對她的依戀之情,就算是慈禧自己,也不得不在她面前俯首聽命。

  當然,一方面是由于慈安到底是東宮皇太後,地位高出慈禧一大截,另一方面還是由于慈安的威望。

  在《清宮遺聞》中記載;"東宮優于德,而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西宮優于才,而判閱奏章,及召對時咨訪利弊"。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慈安雖然對權力不感興趣,但她的政治才華毫不遜色。

  慈禧有才幹,又有強烈的政治欲望,慈安比較超脫,不喜歡政務,日常事務就放手讓慈禧去做,她樂得輕松自在。

  時人對慈安和慈禧的評價是各有所長,慈安"優于德",慈禧"優于才"。

  一些日常的事務由慈禧處置,但每遇朝政大事,還是要由慈安太後最後決定。

  由此可見,慈安太後大權在握、掌控權力方面也是很有一套辦法的。

  在光緒年間任過大清國駐英國大使、回國後先後任過光祿寺、大理寺卿、左副都禦使的薛福成,在他的《庸盦筆記》中記到:誅殺陷城失地、臨陣逃脫的兩江總督何桂清,将驕蹇貪淫的勝保下獄賜死,賞給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爵位,皆出自慈安之意。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