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官老爺注意,第2番:武次郎的春天!
”
扶桑藝人這剛一開口,就把史斌給逗樂了。
大離朝的藝人說書,就是直接演。
扶桑藝人可能是為了表現自己專業性更強一點,所以他們更注意這些細節。
還第2番,武次郎……
打虎英雄的故事讓你們這一裝修,啊不,裝扮,怎麼這麼滑稽啊!
不得不誇一嘴,扶桑藝人做事,真的是百分之一百二十的認真。
有人說,他們那的人,特别喜歡,也特别擅長學别人文化的精髓。
比如,隻學漢朝和唐朝的優點,卻不學太監和藩鎮!
去蕪存菁,揚長避短。
憑心而論,這一點真挺了不起的。
演戲這事也是一樣,按照他們那的習慣,是沒有“看官老爺”這一說的。
但他們覺得這樣說能掙錢,那就果斷快速學之。
不過,他們很有可能沒看過和武松有關的戲,明顯的臨時起意,描摹照搬,現學現賣的痕迹比較多。
前面的劇情基本沒啥改動。
後面明顯是在他們自己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藝術再創作。
他們認為,既然觀衆老爺愛看叔嫂之間的這些破事,那按照他們這樣演繹,可能掙錢更多。
他們還暗地裡嘲笑大離朝的戲班子真傻。
隻見潘金蓮借着醉意,對武松說:“叔叔若有意,吃奴家這半盞殘酒……”
這扶桑國的姑娘長的也有幾分姿色,就像那路邊的野花一樣嬌豔。
戴着扶桑帽子演武松那演員推卻道:“嫂嫂休怪,剛吃完黃蓮解毒湯,這個……不适合飲酒……”
史斌:“……”
蕭飛:“……”
還尼瑪黃蓮解毒湯,他們幸好不是生活在21世紀,否則估計連頭孢消炎片都能整出來。
潘金蓮又勸:“喝一杯嘛~~”
武松欲推還迎道:“這樣不好。
餓(可能是俺,扶桑人發音不準)不能做這樣的事。
”
這時,旁白來了:
外面,櫻花飄香,遠處傳來清脆的薩摩琵琶聲,撩人心弦。
然後拿薩摩琵琶那家夥真的像回事似的彈了幾聲。
砰砰的,比彈棉花好聽點。
緊接着負責旁白那人又說:
好美的仙樂,是從仙峰寺傳來的,還是源天宮?
武松又喝了半碗酒--這裡真不好演,這幫扶桑藝人飯都吃不飽,哪有餘錢買酒?
但是沒道具,你也得把戲演像啊。
所以隻好假裝有酒,把那碗放到嘴邊使勁喝,喝完還得裝的有點醉意。
生活太難了。
“嫂嫂,小弟有點醉了,得先去睡覺了,少陪了!
再見!
”武松嘴裡說着,腿卻不動。
潘金蓮笑的花枝亂顫:“隻恐叔叔口頭不似心頭。
呀滅蝶……”
史斌覺得,那一句呀滅蝶,蕭飛的骨頭都酥了。
旁白适時響起:
武松明知道這樣不好,但還是感到了心頭的火熱。
史斌:“……”
蕭飛:“……”
潘金蓮接着挑逗:“叔叔不說話,奴家就當叔叔默認了……”
于是像餓虎一樣撲了上來……
武松哇哇大叫道:“八嘎!
既然躲不開,那就讓餓沉淪吧!
”
史斌:“噗。
”
蕭飛:“噗。
”
高人所見略同。
這倆人同時把一口酒噴了出去。
實在沒忍住。
這幾個扶桑藝術家,累死累活表演半天,汗都流出來了。
想要推陳出新,自出機杼,展現出全新的藝術高度,把錢掙了!
有錢了,要天天吃飽飯!
耶!
落幕。
一曲新劇,就此終了。
這幫人歡天喜地的學着大離朝的戲班子,來找人打賞。
“有錢的大爺捧個銀子場,沒錢的窮人捧個人場咧!
”
扶桑國的人,腦筋太直了。
不會變通。
大離朝的藝人,說話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和觀衆說的話,早已打磨多遍。
力求一個字也不讓觀衆老爺挑出毛病。
人家的說法是“有錢的捧個錢場”,之後下半句絕口不提“沒錢的”這樣的字眼,因為沒人喜歡聽見這三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