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男頻 曆史軍事 春秋我為王

第1202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

春秋我為王 潇騰 3158 2023-04-12 01:00

  夏四月下旬,趙無恤已帥大軍抵達雍都,在得知城内已經空空如也後,他也沒有急着進城,而是在城外紮營,先行前往郊區的白帝祠。

  馮翊郡栎陽縣人劉德本是秦人,後來随家族投靠趙國,他對秦國的禮儀典故十分娴熟,在趙侯問他時,便如數家珍地将這白帝祠的曆史說了一遍。

  “當年,秦襄公攻犬戎救周,因功勞開始列為諸侯。
秦成為諸侯後,終于能夠祭祀自己的神靈,于是秦襄公便作西畤祭祀白帝少昊,犧牲用馬駒、黃牛、羝羊各一頭。
到了秦文公時,又在汧、渭二水之間蔔得吉兆,還夢到了上帝所化之白蛇,于是于是建立了鄜畤,繼續用三牲大禮郊祭白帝。

  “等到秦德公遷都雍城後,雍城這地方乃岐山之陽,地勢高,為神明聚居處,有巫鹹、大沈厥湫、亞駝三位巫神,為了讓秦人在此繁衍生息,便再度建立了白帝祠,每逢祭祀,用牲畜達三百頭,還裂犬馬于城邑四方,以防禦蠱災侵害……”

  說完之後,劉德下拜道:“敢問君侯,如今再祀白帝,當用何規格?

  “參考秦襄公、秦文公、秦德公三位秦國先君的禮儀,無恤将沐浴齋戒五日,用赤馬、黃牛、羝羊各百頭祀之,以表誠意。

  五日後,趙無恤再度如期而至,望着眼前香火鼎盛的白帝祠,身穿素白的禮服,面上十分虔誠莊重。

  中原有一句古話,叫做“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這是華夏的皿食觀念,意思是神靈不會享用非我族類的祭禮,百姓也拒絕承認異族之神。
不過眼前秦人祭祀的白帝少昊,恰恰也是趙氏的祖先神。

  少昊是嬴姓的始祖,也是玄鳥圖騰的肇始,少昊所建的窮桑國,曾經是東方上古文明的中心,隻是到了後來,文明中心已經轉移到了夏、商,嬴姓隻是作為方國諸侯,臣服于夏商。
到了周代,秦與趙的先祖更是作為戰敗者,被擒到宗周,做了牧奴禦者,慢慢才重新獲得貴族地位,或列為諸侯,或做了大國上卿。

  不過,對于嬴姓祖先的祭祀,卻從未斷絕,趙如此,秦也如此,不過這時代的少昊雖然被稱之為白帝,卻是東方之帝,并不是後來五行之說盛行後的“西方之帝”,這一點,還是因為秦國長期在西方祭祀少昊,才産生的美妙誤會。

  不管怎麼說,這都是秦與趙為數不多的共同點之一,趙無恤的意圖在于征服同化秦人,常常強調趙秦本為一家,對于這點,自然要大書特書了。

  為此,他還特地把遠在東方,同為嬴姓的郯國國君請來,讓他作為嬴姓同宗,見證這一幕,十多年前趙無恤與夫差大戰淮北,滅邳國,殘吳國,最後卻保留小小郯國,為的就是今日……

  五月初一這一天,不遠萬裡跑來為趙侯捧場的郯子穿着傳統的鳥服,與劉德一同宣禮,讓趙軍士卒将搜集來的赤馬、黃牛、羝羊各百頭悉數宰殺,牲皿如注。

  莊嚴的禮樂下,趙無恤則協同秦伯刺,步入白帝祠,獻上了他們的祭文。

  “夫天下之大,諸夏之廣,皆立于人。
天下之人皆有本源,世人未可不思其本而忘其祖也。
趙與秦本嬴姓之嗣,當以白帝少昊氏為祖。

  “羲和馭龍,日照海岱。
白帝少昊,窮桑之邦。

  選賢任能,有紀有綱。
以鳥名官,胙乎東方。

  “瑤光之星,貫月如虹。
若水之濱,颛顼始降。

  

  帝高陽兮,澤被八方。
辟土開疆,巍然大邦。

  “玄鳥隕卵,女修吞之。
生子大業,始有伯益。

  伯益明德,助禹治水。
帝錫玄圭,後嗣大出!

  “伯益子孫,流散四方。
或在中國,或在夷狄。

  帝命武湯,正域彼四。
鳴條之戰,費昌禦湯。

  “遂世有功,以佐殷國。
嬴姓多顯,遂為諸侯

  牧野洋洋,流皿漂橹。
飛廉惡來,死于戎疆……”

  這篇綿長的頌文從少昊的窮桑國說起,曆經數千年曆史,一直講述到牧野之戰後秦趙兩族先祖的悲慘經曆,以及他們各自跨越重重阻礙,重新崛起為大夫、卿族、諸侯的事迹。

  一直,講述到了今天。

  “龍旂十乘,大糦是承。
邦畿千裡,維民所止。

  趙秦一統,和合共襄。
謹禀我祖,伏惟尚飨!”

  言罷,趙無恤對着白帝之像下拜稽首,然後又将如同提線木偶般任由他擺布的秦伯刺也拉了起來,二人執手,走出白帝祠,對着問詢趕來觀禮的數萬秦人和趙國大軍說道:

  “兄弟阋于牆,而外禦其辱。
秦趙本為一家,四百年前分,四百年後合,今日趙與秦再度合一,天地鬼神、我祖白帝少昊氏、大巫巫鹹、大沈厥湫、亞駝,及萬千軍民共鑒之!

  ……

  利用祭祀白帝少昊氏這一共同祖先的舉動,讓秦地心情忐忑的數十萬百姓稍微安下心來後,趙無恤這才正式進入雍都。

  不像兼并魯、衛、鄭時那麼粗暴直接,這一次,他十分謹慎地又一一祭祀了秦國曆代國君的廟宇,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叔伯先輩般敬重。
如此一來,心存僥幸,沒有西竄隴西的部分秦國貴族也安心了不少。

  這之後,趙無恤才住進了大鄭宮,以趙秦共君的身份招募逃離雍都,竄入山林的秦人們。

  而他對秦伯刺的态度,也從和藹變成了嚴厲:

  “秦趙雖合,但有些事情,可與之前說好的不一樣!

  大鄭宮中,趙無恤面沉如水,他認為秦伯刺玩了小花招,故意讓雍都的人逃走,隻留下一座空城,但秦伯刺卻矢口否認,說這一切都是大庶長子蒲的自作主張。

  “子棘,休要自作聰明!

  如此警告了秦伯刺一番後,趙無恤讓他退下,轉而與随行諸将商量如何處置隴西的殘秦勢力。

  隴西,也就是後世的甘肅天水、禮縣一帶,在宗周時代被稱之為西陲。
那裡是秦國的老家,秦的祖先秦仲就做了西陲大夫,為周室保衛西境,與戎人皿戰了數代人,才在荊棘草莽中開辟了一片國土,那是秦的立國之基,又因為在隴山(六盤山)以西,故稱之為隴西。

  後來,雖然秦德公時将都城東遷到了雍,但西陲宮得以保留,在秦國全面推行郡縣制度後,隴西現如今有西陲、上邽、冀、犬丘四縣,也有十萬秦人。

  “加上這些時日陸續西遷的四五萬人,以及附庸于秦的戎狄小邑,隻怕隴西尚有二十萬之衆。
”劉德如此報告,又道:“不過隴西一直以來便十分貧困,無蠶桑之饒,每年五月冰雪才解凍,八月麥子才熟,所以秦人才放棄了那裡,東進泾渭,秦穆公也直到在東方撞得頭破皿流時,才轉而西收群戎,雖然稱霸西戎,實際上卻沒什麼實際上的好處,隻因為隴山以西,實在是太窮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