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男頻 曆史軍事 陛下因何造反

第628章 這一代的士大夫不行

陛下因何造反 潇騰 2687 2023-04-12 01:04

  把辦學當做地方官政績,辦學不合格者對地方官進行懲處,辦學成績優秀者表彰并作為升官之參考。隻這一項,各府縣官員必然會排除萬難,主動開辦學校。而朝廷不需要付出過多精力。

  溫體仁仔細想過,也覺得這個方法很妙,能夠最大限度的減輕朝廷負擔,而把壓力下放到府縣。

  “陛下聖明,如此地方官員必然會賣力辦學。不過臣還有一些顧慮......”溫體仁又道。

  朱由檢淡淡道:“有什麼顧慮盡管說便是。”

  “臣擔心地方官員為了政績,一窩蜂的開辦學校,根本不管師資,不管實際情形,不管教學質量好壞。”溫體仁道。

  “若是能把學校數量弄上來也算是政績,隻要能使更多窮人家的孩子上得起學,能有機會上學,哪怕校舍簡陋,哪怕老師水平不夠,也是善莫大焉。”朱由檢搖頭道。

  溫體仁暗歎了口氣,不明白朱由檢為什麼非要這麼做。要那麼多百姓識字幹什麼,難道還能讓天下所有百姓都變成讀書人不成?再說了,種田做工,根本就不用讀什麼書。而且很多時候,百姓讀書多了也非好事,孔子不是說過嗎,民可以使知之,不可使由之!

  然而溫體仁雖然這樣想,卻根本不敢說出口,因為他知道朱由檢已經拿定了主意,再反對恐會惹朱由檢厭煩。再說即便是至聖先師孔子,在朱由檢這裡恐怕也沒什麼用,畢竟連孔聖嫡傳的衍聖公府都被朱由檢派人抄了。

  就辦學之事,朱由檢和溫體仁又說了很多。總之就是一句話,一定要使盡可能多的百姓子弟能上學,要開啟民智。

  朱由檢也清楚溫體仁甚至很多人不會理解這種做法,而這些官員反對的理由很多,但有一個無法說出口的原因卻是不想讓更多百姓孩子識字,不想讓窮人家的孩子和他們孩子争奪當官的機會。

  對此朱由檢心知肚明。但是不管是溫體仁,還是任何其他人,都改變不了朱由檢的意志。

  “對了,琉球使者安置的如何了?”商談完學校之事,朱由檢又說起了其他事情。

  “已經安置在四藩館,臣剛剛派了禮部官吏教授他禮儀。”溫體仁回道。

  朱由檢點點頭,又問道:“溫閣老,對琉球國王上疏請求琉球内附之事你這麼看?”

  溫體仁是禮部尚書,藩國之事也歸禮部管轄。其實按照正規流程,遇到這種外交之事,應該由内閣拟定一個意見,然後上報皇帝知曉,皇帝若是不同意,會再召集内閣及禮部官員商議。現在南京沒有内閣,這件事就隻能由該管藩國事宜的禮部先拿出意見。

  溫體仁沉思了一下,緩緩道:“陛下,以臣看來,朝廷不應該答應這種請求。”

  朱由檢神色平靜道:“哦,為何不應該答應,溫閣老詳細說來。”

  

  溫體仁解釋道:“琉球向來是我大明藩屬國之一,若是大明答應其内附的話,相當于兼并了琉球國土,勢必會引得其他藩屬國驚懼。”

  朱由檢便道:“是琉球王主動要求内附,又不是大明強迫與他,其他藩國有什麼可驚懼的?”

  溫體仁道:“可其他藩國不清楚内情啊,也許在他們看來,正是因為大明水師逼迫,琉球王尚豐才被迫同意琉球并入大明。”

  朱由檢面無表情道:“還有其他原因嗎?”

  溫體仁道:“還有就是琉球國孤懸海外,太過偏僻,聽聞其國人口也就數萬餘人,所有島嶼面積加起來還沒有大明一個縣大,而且其土地貧瘠,沒有太多物産,這樣的地方我大明要來根本沒用,反而每年要往那裡補貼不少銀子。”

  朱由檢不得不承認,溫體仁說的很有道理。從經濟利益角度來看,兼并了琉球國卻是沒什麼大用,琉球國全國的賦稅收入恐怕不夠數百駐軍的開銷。

  但是很多事不能隻看眼前,更不能隻看經濟利益。朱由檢知道若按正常發展,琉球很快便會被倭國控制,直至被倭國徹底兼并,成為倭國的一個縣。而四百年後,華夏已經非常強大,卻仍然被封鎖在所謂的第一島鍊之内,而琉球群島便是第一島鍊的重要一環。不僅琉球,文萊,安南,真臘,南洋諸多藩屬國,在四百年的時間也紛紛失去。

  朕既然重活一次,萬萬不能允許這樣的情形再次出現。不管是琉球還是呂宋文萊爪哇馬六甲,從此以後都永遠是華夏的地盤!朱由檢暗暗道。

  “溫閣老恐怕有所不知,琉球雖地處海外,卻是大明到倭國之間重要的一環,别的不說,光是海貿收入便足以供養一支軍隊。”朱由檢淡淡道。

  “真的這樣嗎?”溫體仁有些發愣,對海外的情形他并不清楚,隻是下意識的認為海外都是蠻夷所在之地,都非常的荒蠻,整個世界,隻有大明最為富饒。

  “西夷傳教士利瑪窦曾繪制了一幅《坤輿萬國全圖》,不知道溫閣老看沒有看過?”朱由檢問道。

  溫體仁搖搖頭:“聽說過,卻至今未得一見。”

  朱由檢道:“在皇家科學院,便有根據《坤輿萬國全圖》制作的世界地圖,畫出了整個世界大部分地盤。在地圖上,有着五大洲之地,而我大明隻占據了其中一隅而已。在這個世界上,有着比大明更加富饒的地方。

  這些年來,大明人口越來越多,土地兼并越來越嚴重,天氣越來越寒冷,天災越來越多。于是便有無數百姓衣食無着乃至餓死,有着無數百姓不得不選擇铤而走險豎旗造反。

  于是朕不得不進行均田釋奴,進行變革,以求能夠讓盡可能多的百姓能活下來,以求能讓大明中興。

  但是大明的田地就那麼多,人口繁衍數量還會越來越多,即便進行了變革,總有一日土地還會不夠用,還會有很多百姓吃不上飽飯,天下還會出亂子。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