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些時日,朝堂上議論最多的便是福王朱常洵謀反之事,很多官員不太能接受福王謀反事實。畢竟到現在為止,他們聽到的隻是錦衣衛的一面之詞,并沒有福王舉兵作亂的消息,連兵都沒派出,這算哪門子謀反?
他們更不能接受的是,皇帝竟然直接做出了決定,派出禁衛軍去讨伐,還越過三法司直接讓錦衣衛審查福王一案。在很多人看來,這其中陰謀的味道太深。
對福王,朝中官員不可能同情,畢竟當年就是文官們統一行動,才逼迫了萬曆帝立朱由檢父親朱常洛為太子,把福王朱常洵趕到洛陽就藩,否則哪有朱由檢父子三人當皇帝?
文官們不舒服的是朱由檢肆無忌憚的行為,福王也許有罪,但不應該越過三法司,而是應該先由河南按察司調查審理!文官們更不爽的是,錦衣衛權力的膨脹,竟然能夠直接審理處置大明親王!
在整個大明二百餘年,廠衛一直是文官們的大敵,沒人願意整天被廠衛密探監視,甚至連房中隐私都無法保留。沒人願意把柄被廠衛抓住,落得個黯然罷官的下場。事實上,從魏忠賢閹黨被拿下開始,朝中官員無論是東林清流,還是曾經歸附閹黨的浙黨、楚黨中人,都曾不約而同向朱由檢進言,要求罷黜廠衛特務統治。
在上一世,深受儒家思想教育的朱由檢聽了,取消了東廠,打壓了錦衣衛,終于使得衆正盈朝得到文官們交口稱贊。而重生一次的朱由檢,沒有再聽他們的,而是重用了許顯存,使得錦衣衛權勢越來越大,這讓很多朝中官員很不舒服,便對皇帝派禁衛軍平叛行為頗有質疑。
而現在,當盧象升和許顯存的奏疏送到了京師,當看到福王真的糾集軍隊襲擊禁衛軍,打出“清君側”的旗号,而且在福王府中搜到龍袍和玉玺之後,朝堂上官員終于閉上了嘴巴,不再質疑福王謀逆之舉了。
可是,想讓他們徹底閉上嘴巴,那是不可能的,很多官員把目标放在了許顯存提議牽連周王潞王等河南藩王上。
“周王素來有賢王之名,修橋鋪路赈濟貧民,豈會夥同福王謀逆造反?他已經是世襲罔替的親王,随同福王造反有何益處?何其蠢也!”左都禦史曹思誠排衆而出,直接質疑許顯存的目的。
曹思誠,河間府人,萬曆三年進士,曆任吏部文選司郎中、太常寺少卿、刑部侍郎、吏部侍郎、戶部尚書等職,為官清廉正直,非東林黨,也不是閹黨,不過卻和魏忠賢有半個老鄉關系,也許是當年閹黨沒有排擠他出朝堂的原因。
朱由檢看他官聲不錯,又和其他朝中勢力沒有太大瓜葛,便讓他做了左都禦史,掌管督察院。沒想到曹思誠竟然第一個站了出來,反對清查周王等藩王。
“是啊,僅憑幾封平常信件,便構陷藩王們謀反,許顯存簡直膽大妄為,臣等建議召回許顯存,改由三法司審理福王一案。”其他官員也紛紛附和。
朱由檢眯了眯眼睛,暗道許顯存做事有些毛糙,沒拿到過硬的證據便輕易攀扯出了周王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