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女頻 99種最讨人喜歡的說話方式

第88章 引申歸謬巧反駁

  第十一章第3節引申歸謬巧反駁

  《樗齋雅谑》中說到這麼一個故事:

  一個人的母親死了,服喪時偶然吃了一次紅米粉,被一個迂腐的書生看到。書生大為不滿,指責這個人是不孝子孫。那人問他為何?他說紅色是喜慶的顔色。那人反駁說:既然這樣,那麼大家天天吃白米飯,豈不是天天服喪嗎?

  一句話,言簡意赅,使人看到了書生的荒唐。那反駁書生的人使用的就是引申歸謬法了。

  歸謬之法是以對方的論點為前提,将其推論出非常明顯的荒謬結論,從而駁倒對方。

  有一人自認為對佛學的研究很深,大談輪回報應,并警告人們不要輕易殺生,凡是殺過一牛一豬的人,來生便做牛做豬,所以,哪怕螞蟻之類也要仁慈對待。

  聽衆中當即有人反駁:“那還是殺人好了。”

  衆人問為什麼,他回答說:“按這種說法,哪怕來生報應也還是做人呀!”

  那人一下子被駁得啞口無言。

  此人的論點是“不要輕易殺生”,因為“殺牛殺豬就會變牛變豬”。旁人依其邏輯推論:“要想來世變人,就得殺人。”然而這是非常荒謬的。

  魯迅先生在《文藝的大衆化》一文中,駁斥“文學作品的質量越高知音越少”的謬論時,用的就是歸謬法。“倘若說,作品愈高,知音越少,那麼,推論起來,誰也不懂的東西,就是世界上的絕作了。”顯然,這個結果是非常荒謬的,因此“作品愈高,知音愈少”的荒謬性就充分暴露出來了。

  歸謬法猶如一面顯示謬誤原形的放大鏡,能使人們對錯誤的論點或論據看得更清楚,因而常常為人所采用。

  蘇東坡的《志林?汜與歐公語》一文裡,記載蘇東坡與歐陽修的一段對話,其中引申歸謬法的運用,十分精彩。

  歐陽文公曾說過:有一位病人,醫生問他得病原因,回答說,乘船時遇上大風,受驚吓而得病。醫生就取多年的舵把子,上面浸透了舵工的手心汗,刮下細木屑,加上丹砂、茯神等藥,為他治病,喝下去就好了。現今的《本草?别藥性論》上說止汗用麻黃根節,以及舊的竹扇子刮末入藥。文公因此說:中醫以意用藥多類似這樣做法;初看很像兒戲,然而有時也很靈驗,恐怕也不容易問出個所以然來。我(指蘇東坡)便對先生說:照這樣說來,用筆墨燒灰給讀書人喝下去,不是可以治昏惰病了嗎?推而廣之,那麼喝一口伯夷(孤竹君之子,與其弟互相推讓王位)的洗手水,就可以治療貪心病了;吃一口比幹(商纣王淫亂,比幹谏而死)的殘羹剩汁,就可以治好拍馬屁的毛病;舐一舐劉邦的勇将樊哙的盾牌,可以治療膽怯病;聞一聞古代美女西施的耳環,可以除掉嚴重的皮膚病。先生聽了便哈哈大笑。

  可見歸謬法的意義非同一般。

  一個窮人找阿凡提訴苦說:“我去年向巴依老爺借了一個熟雞蛋,今年卻要我還300個雞蛋。理由是蛋孵雞,雞生蛋。”

  阿凡提與窮人一起告到了法官那裡。

  審判時,阿凡提遲遲不到。後來很晚才來了。法官問他:“你怎麼這麼久才來呀?”

  “我在家炒小麥準備下種。”阿凡提回答說。

  法官聽了哈哈大笑:“炒熟了的小麥下種後怎麼會長出麥苗來呢?”

  阿凡提答道:“那煮熟的雞蛋怎麼能孵出小雞來呢?”

  《古今譚概》記載了一位11歲的少年運用引申歸謬法駁斥詭辯的故事。

  南昌有一個11歲的少年徐樨,到太原郭林宗家玩。郭林宗家中有一庭院,院裡有一樹。郭林宗想把樹砍掉,他說:“住宅猶如方口,宅中有樹,正如有木,成了不吉利的‘困’字。”

  徐樨不以為然,他說:“如果宅中不能有樹,那麼宅中也不能住人,因為口中有木成了‘困’字,口中有人就成了‘囚’字。‘困’字不祥,‘囚’字更不吉利。如果因為‘困’字不祥而砍掉樹,那麼由于‘囚’字更為不吉利,人也就不能住了。”

  篇末點睛:

  引申歸謬是一種反駁的手段,但絕不是生硬的反駁,而是繞個圈子,用類似事物來表明對方觀點的不正确。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