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将往東晉
縱橫隴右數載的一代枭雄乞伏乾歸死了,悄無聲息地死在了荒郊野外。
而除了乞伏益州懷疑兄長死于衛朔之手外,也沒太多人去關心此事。
但乞伏益州卻不敢公開為兄長叫屈,反倒還積極配合河西,一口咬定兇手乃楊氏漏網之魚所為。
此事件影響深遠,深深震懾了叱幹阿利、沮渠兄弟、秃發兄弟等一衆胡族幹将,讓衆人愈發地恭謹低調。
直到這一刻,他們才赫然發現,大都護衛朔絕非表面看上去那樣心慈手軟。
誰要是觸及其底線,大都護絕對會痛下殺手,猶如倒黴的乞伏乾歸父子一樣。
衆人皆知乞伏益州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
假若當初他不玩兒花招,直接向河西投降,即便大都護衛朔再有殺心,可考慮到影響也不會輕易下毒手。
乞伏乾歸、楊盛之死,對西秦、仇池而言,猶如天塌地陷一般。
可對河西軍而言,不過是在顯赫戰績表上,又添了濃重一筆。
随着河西軍順利收複武都、陰平,這場持續了小半年的戰事終于勝利結束。
收複秦州讓河西又多了百十萬人口,唯一可惜的是,其中一多半為各族胡人。
依之前慣例,除了大多數貴族、首領、長老、頭人都被河西以附逆之名斬草除根。
唯有少數幸運兒,得以有幸到姑臧過上衣食無憂的富家生活。
在解決掉胡人上層後,剩餘普通胡人将統統被改頭換面,從此作為一個漢人生活下去。
對普通胡人而言,隻要自己一家能過上好日子就行,至于部落首領的悲慘結局,他們無暇關心。
……
開春以來,大都護衛朔舉重兵南下隴右,短短數月間連滅四國,消息傳出天下震驚!
這比當初擊敗北魏獨取朔方更讓外界震撼,同時也吸引了更多豪傑前往河西投效。
秦州盡複之捷報傳到姑臧後,整座城市登時變成歡樂的海洋。
無數河西百姓湧上街頭,自發地慶祝這一偉大勝利。
都護府内,沮渠蒙遜手拿着前線戰報,興奮地向衛朔、宋繇等人彙報詳細戰果。
“大都護,這是左司馬剛剛傳回來地詳細戰報,眼下大軍已全面占領仇池。”
“境内各羌氐首領、貴族業已被控制住,負隅頑抗者已被誅殺殆盡。”
“好,不錯,仇池這一仗打得漂亮!”
衛朔先是誇獎了一番前線将士,而後話音一轉又語氣凝重道:“不過,接下來河西面臨的形勢依舊不容樂觀,甚至比戰前還要惡劣幾分。”
原本因收複整個秦州而興奮的衆人,被衛朔提醒後,不由心中一凜,馬上想起了秦魏聯姻。
秦魏聯姻,意味着與河西和解才僅僅一年的北魏,再次站到河西對立面。
眼下河西周邊再也不是西秦、南涼、後涼這等隻能用來湊數,實力卻遠遠不濟的弱邦小國。
在南面,河西正式與東晉漢中一帶接壤。
作為當今天下第一強國,哪怕在淝水之戰後,其内部矛盾重重,也沒人敢輕易招惹這個龐然大物。
在東北面,依然是被衛朔視為最大敵人的北魏。
雖然在兩年前曾被河西重創,但近來在拓跋珪英明領導下,北魏不但恢複了元氣,且實力更勝往昔。
而後秦雖然被河西從西、北兩個方向包圍,但實力卻不可小觑,比西秦難對付多了。
乞伏乾歸父子再狡猾,曆史上不也被姚興打得一敗塗地?!
“是呀,眼下秦魏聯姻,兩國實力相加已隐隐躍居河西之上,不好對付啊。”
“聽說近來拓跋珪效仿河西搞改革,使北魏明顯比兩年前更為強大。”
“還有那姚苌也不簡單,消滅了苻登後,他也就可以全身心對付我河西。”
“北魏、後秦倒也罷了,以後河西要跟東晉接壤了,如何對待晉室才好呢?”
“該怎樣對待,就怎樣對待。咱們又不是東晉屬國,有什麼可為難的?”
“咳咳。”
見衆人逐漸談及敏感話題,衛朔急忙假裝輕咳幾下,打斷了衆人議論。
前幾日他曾私下裡跟宋繇談過此事,哪成想智如宋繇,也對此深感棘手。
通過試探衛朔發現,讓河西士子立馬與東晉斷交、為敵,在感情上會有很大障礙。
這并非說衆人對衛朔不夠忠誠,實在是晉室号召力太大,天下漢人無不視晉室為正統。
須知曆史上,不管是桓溫北伐還是劉裕北伐,中原、關中等地漢人豪強、百姓無不歡欣鼓舞,鼎力支持。
真正讓北方百姓對南朝徹底失望,是在關中事變之後。
當時劉義真奉命留守長安,他不但不善加撫慰關中百姓,竟還縱容部下劫掠。
如此一來關中百姓大失所望,以至于當胡夏大軍攻來時,劉義真隻能在關中百姓一片罵聲中倉皇逃離。
而衛朔作為現代人,很難理解古人對東晉懷有的深厚感情。
其實說起來還是深植于漢族腦海深處的正統觀念作祟,在華夏傳統中,一向愛講究師出有名。
東晉向來被各地讀書人視為華夏正統,對各地漢人有着巨大影響力。
而即便河西取得了很大成就,可目前來說還隻能算是‘偏遠’割據小勢力。
面對胡虜時,大家還能輕易占據心理上風,可一旦直面東晉,總會不自覺地将自己放在弱勢一方。
衛朔深思熟慮後,覺得當下沒必要與東晉交惡,反而與其交好,對河西而言大大有利。
“南朝乃當今華夏正朔,朔有意派人前往建康,一來向晉室表達河西善意,二來也可趁機與之通商。”
表達善意是假,通商才是衛朔真正目的所在。
與北方頻頻戰亂不同,在孫恩起事前,南方相對平穩,經濟也更為發達。
借助東晉雄厚的經濟實力,河西至少可再上一個台階。
“敢問大都護,您遣使去江東朝奉,是不是要向晉室稱臣納貢?”
尹景這話一開口,登時讓原本熱鬧的大廳瞬間安靜下來。
除了少數人面無表情垂首而立外,有相當一部分人臉上躍躍欲試,顯然此建議深得不少人‘擁戴’。
同樣也有部分人對尹景怒目而視,這些人主要是寒門以及胡族出身。
他們是衛朔最堅定的支持者,對東晉沒太大歸屬感,自然也不願意向東晉低頭。
衛朔不動聲色地看了尹景一眼,語氣頗為平靜。
“稱不稱臣,決定權不在朔,關鍵看稱臣後對河西是否有利。”
“假若有利稱臣也無妨,假若無利可圖,河西用不着向任何勢力稱臣。”
一番利益剖析引發衆人熱烈讨論,同時也在無形中化解了因稱藩可能造成的分裂。
這也多虧了衛朔教化有功,如今河西人已不再羞于言利,尤其涉及到邦國利益時,衆人更會據理力争。
經再三讨論,衆人一緻認為向東晉稱藩利大于弊。
首先稱藩後,按照傳統東晉定會厚待河西,此舉會讓河西得利甚多,尤其在商業貿易上更是如此。
衆人深知一旦打開南方這個巨大市場,河西商貿發展将迎來一次巨大飛躍。
除此之外,衛朔心裡還有另外的打算。
他很清楚目前東晉有太多沒機會嶄露頭角的寒門大才,假若有幸招募幾個,不但可加強自身,還能平衡一下河西胡漢之間人才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