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女頻 楚河漢界

第十二節險境

楚河漢界 灰熊貓 4527 2024-01-31 01:13

  (筆者按:馬上就要到彭城之戰了,關于此戰曆史記載是大約三月的時候,項羽帶領楚國主力攻打田橫所在的城陽;同時,劉邦攻打定陶的龍且、項它,占領了定陶後,劉邦南下,然後向西攻擊虞縣,接着是蕭縣,然後于四月攻擊彭城并将它占領。此時項羽聽說彭城被占領,就讓餘下的将領繼續攻擊田橫,自己取道胡陵,然後南下攻擊蕭縣,然後攻擊了劉邦并取得勝利。

  這裡有一個很奇怪的問題,那就是項羽和劉邦為什麼互相不理睬?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查一下定陶和城陽的位置,古定陶的位置大約就是現在菏澤市定陶區的位置,古城陽大概在定陶北面三十公裡,同屬菏澤市。

  項羽主力在攻擊田橫的時候,同屬于項羽主力兵團的項它、龍且受到了劉邦的猛烈攻擊,還丢掉了重鎮定陶。如果我們完全采信曆史記載的話,那就是劉邦和項羽雙方的主力兵團已經發生接觸、并且爆發了激戰後,取勝的劉邦沒理近在咫尺的項羽主力,主動脫離與項羽的接觸,大模大樣地南下上百裡,然後東進數百裡去攻打彭城。

  而在劉邦無視項羽的存在,自顧自地向彭城進軍的時候,項羽也真的如同瞎子一般,在劉邦帶着大軍從他眼皮底下經過的時候,仍在猛攻田橫不已,好像完全不擔心劉邦會從後面來夾擊他。當然,劉邦也确實沒搭理無暇分身的項羽。劉邦走後半個月到一個月後,項羽還在原地攻打田橫,好像完全沒有注意到劉邦連續攻克了虞縣、蕭縣,沛縣等地,把他後路都斷了,而且還打到了楚國首都城下。

  糧道被切斷了一個月,直到楚國首都都丢了,項羽才如夢初醒,不過項羽并沒有攻擊近在咫尺的劉邦的糧道和退路,而是遠離了劉邦脆弱的補給線――劉邦是先南下後東進,而項羽是先東進後南下,完美地躲開了劉邦的退路和糧道,先是從城陽到魯,然後穿過胡陵從魯到蕭縣。為了避免騷擾和切斷劉邦的後路,項羽還選擇強行從胡陵這個沼澤區行軍。

  最後,劉邦在占領了彭城半個月到一個月後,居然被項羽突然襲擊得手了。這麼長的修整時間,劉邦好像什麼都沒做,既沒有擴大防區,進行偵查,也沒有集中部隊準備迎戰,甚至沒有占領自己的老家沛縣。不但劉邦沒管自己的老家和親人,劉邦的沛縣元從集團也都沒有哪怕一個人去沛縣老家看一眼,以緻對項羽從胡陵至沛、豐,然後從沛、豐至蕭縣時,漢軍毫無防備,不過由于項羽避開了劉邦的退路,所以劉邦從來路又撤退了回去。

  把以上這些事情連起來看,筆者覺得雙方的行動非常詭異,實在是難以理解。和巨鹿之戰一樣,曆史記載可以不給理由,但筆者的小說要有行為動機:筆者不能寫劉邦和項羽主力兵團擦身而過而相安無事,接着兩者都先後進行無目的性的互相流竄。如果筆者使用曆史的說法,那筆者就得給出項羽和劉邦為什麼不在定陶、城陽決戰,然後一先一後,走完全不同的路線去幾百裡外的彭城決戰――還是劉邦先走的。

  因此本書中,筆者不得已采取了和曆史記載迥異的戰争進程,對彭城之戰進行了另一種還原,筆者認為,本書講述的流程似乎能夠更好地解釋劉邦和項羽的行軍路線,雙方的對策也有更好的内在邏輯。)

  帶着那顆“張耳”的人頭,郦食其再次來到趙國,首先就去拜訪了陳餘,後者好像也有些吃驚,立刻就接見了郦食其。

  不過才打開匣子看了一眼,陳餘就發出一聲冷笑,再也沒有看第二眼的興趣。

  “漢王要臣轉告趙王、相國,”在陳餘陰沉的眼光掃過來的時候,郦食其不慌不忙地說道:“世上從此再沒有張耳這個人了,這就是漢王的保證,也是漢王給趙王、趙相的好處。”

  聽到這話後,陳餘一愣,思索良久後陳餘神情逐漸變得和緩,點點頭讓衛士把匣子還給了郦食其:“明日請貴使把這顆人頭獻給大王吧。”

  見陳餘已經默許,郦食其就高高興興地退了出去,等劉邦的使者走後,陳餘對左右歎道:“無論如何,漢王都背上了一個棄友的名聲,這是漢王給我們的面子,如果我們不與漢王連橫,那就是要成仇了;而且這樣也好,隻要全趙國的人都認為張耳死了,那他就是死人了,漢王一貫重信守諾,世上不會再有張耳這個人了。”

  門客們聽到後都點頭稱是,陳餘又說道:“漢王不辜負故人,他的品行要比項羽、張耳他們強太多了,嗯,看看田榮拒絕項梁的下場,我可不能學他。”

  三月,劉邦與趙國結盟,然後率領塞王、翟王、魏王、河南王在平陰渡過黃河返回三川;趙王也正式宣布加入讨伐項羽的聯軍,命令陳餘帶着趙、代兩國之兵南下,他打算從白馬一線渡河。

  在劉邦南下的時候,衡山王也帶着兵馬抵達颍川韓王信的領土,等劉邦帶着兵馬離開荥陽後這兩家諸侯就北上與樊哙等南陽漢軍彙合,走陳郡這條路攻打楚國。

  至此,除了燕、臨江和九江三國外,天下所有的諸侯都與項羽開戰。與項羽苦戰數個月的田橫也向劉邦派來使者,要求加入讨伐項羽的大聯盟,對此劉邦當然是來者不拒。

  齊國的使者和劉邦簽訂盟約後,田橫就留下一些斷後的部隊守衛各個城市,開始集中齊國的野戰力量退向曆城,然後又進一步退往東阿。而項羽也針對性地派出一些偏将繼續攻擊那些不肯投降的齊國據點,自己則帶着主力緊緊追擊田橫。

  “要是這個時候九江王能起兵讨伐項羽,那大事就定了。”在諸侯的軍事會議上,曹參大聲地給劉邦在内的諸侯,以及他們的重臣介紹戰況:“可惜九江王還沒有拿定主意。”

  雖然有衡山王吳芮在不斷勸說,但英布覺得自己的封地過于靠近彭城,始終不敢公開響應劉邦,不過英布已經透過他嶽父向聯軍保證,九江國絕對不會加入項羽一方作戰,燕國和臨江過也都做出過類似的保證和暗示。

  曹參指出,齊國使者帶來的意思是,田橫可能還會繼續西退,這個策略也很正常。齊國的主力越是向西,就越靠近陳餘的趙國主力。趙軍兵力超過一萬,可能比田橫現在手中的兵力還要多,兩家彙合後實力倍增,項羽就更難以将其迅速消滅。

  而劉邦帶領的聯軍主力,也是自西而來,現在漢軍有一萬五,加上其他六路諸侯和陳平所部,總計超過五萬。梁地的豪傑彭越,此時也重新起事,号召梁地的望族與他一起支持劉邦,加上這支部隊聯軍總兵力可能會達到五萬五千以上。再加上齊、趙兩國,最終聯軍對楚軍可能形成近三倍的兵力優勢。

  “我軍沿着大路前進,”曹參中氣十足地對諸侯們說道,聯軍的優勢如此之大,讓所有人都滿懷信心,他的手在地圖上滑行:“大梁、濟陽,一路走下去,如果楚軍迎戰我們就與他們決戰;如果他們不敢與我們決戰,我們就給齊相解圍。”

  衆人紛紛對這個計劃喝彩,劉邦也滿意地撚着胡須,在出兵之前劉邦很是擔憂,生怕得不到諸侯的支持,擔心齊國已經滅亡;可出兵以來一切都比劉邦預想的還要順利,聯軍的實力迅速壯大,規模已經遠遠超過了項羽之前統帥的那支讨伐秦國的聯軍。

  除此以外,劉邦還積極地和楚國境内的守将通信,現在劉邦既有強大的聯軍做後盾,還占着讨伐逆賊為先君報仇的大義,楚國境内發生了類似田榮弑君之後的廣泛動搖,很多将領都暗中給劉邦回信,暗示他們将會在聯軍進攻的時候倒戈或是采取中立。

  “前進,和項羽這個逆賊決戰。”諸侯和衆将紛紛發出歡呼聲,集體認可了曹參的計劃。

  ……

  漢二年四月。

  楚軍的營地裡,氣氛顯得有些沉重。

  田橫且戰且退,而項羽緊追不舍,終于在城陽将他追上。或者說,城陽就是田橫預定堅守的位置,抵達城陽後田橫就不再後退而是掘壕固守,就地等待楚軍的到來。

  看着躲在城裡堅守的田橫,項羽感到相當的棘手。現在齊軍大都抱定了和楚軍拼命的念頭,這一萬田橫直轄的軍隊更是如此,長距離的撤退不但沒有讓這支齊軍軍心渙散,他們的士氣反倒因為與聯軍主力彙合在望而變得高漲。

  “城陽這個地方選得很好啊。”看着城陽周圍那新加寬的壕溝,項羽不禁感慨了一聲,他知道自己很難攻克堅城,可長久圍城怕是對楚軍更加不利。探馬給項羽送來情報,趙相陳餘幾天前已經離開了白馬,前出到了甄城,距離此地隻有七十裡。

  但項羽卻不能派重兵去防範趙軍的威脅,因為更大的危機出現在西面,劉邦帶領的七國聯軍已經逼近了定陶。

  甄城在城陽北面偏西七十裡,定陶在城陽南面偏西七十裡,緩緩推進的聯軍同時威脅着楚軍向南、向北兩面的退路,至于城陽的正東面則是巨野澤,聯軍顯然有把楚軍逼到後退無路的絕境的意圖。

  現在劉邦的主力在南面,顯然盟軍認為項羽向南面撤退的可能行更大,因為向北突圍是去齊國,項羽又不是齊王他去齊國幹什麼?肯定會向南突圍返回楚國彭城。

  “可恨,可恨。”項羽指着城陽罵道:“拖了寡人這麼長時間,眼看就能将他滅掉了。”

  項羽總感覺齊國隻差一口氣了,如果能将田橫身邊的這支近萬人的軍隊也被消滅了的話,短期内齊國就很難形成新的抵抗核心。

  所以項羽不甘心立刻突圍跳出聯軍的夾擊,而是叫出一個族人:“項它。”

  然後又給這個族人配上一個部将:“龍且。”

  項羽給項它下令道:“我給你們五千兵馬,你們兩個去堅守定陶。”

  “五千兵馬恐怕不濟事,”範增說道。

  “沒辦法。”項羽搖搖頭,現在他手裡隻有三萬五千楚軍,給了龍且、項它五千後,楚軍對城陽城内的齊軍就隻有三倍的優勢了,如果連這個優勢都無法保持的話,那項羽連攻城都很難進行了:“在劉邦到達之前,還是要試試能不能把田橫打死。”

  “去催英布的使者還沒回來嗎?”項羽有些焦急地問道,之前項羽幾次催促,英布都拒絕出兵相助。

  範增愁眉不展,他和項羽一樣都感受到巨大的壓力,謀殺主将宋義、偷襲義兄劉邦,弑殺懷王這三件事,現在大家在視項羽為主謀的同時,也把範增認定為同謀。還有坑殺投降的秦軍,洗劫關中和屠戮齊地,大家也都認為範增作為項羽的謀主同樣罪責難逃。

  要是英布能派來軍隊,哪怕隻有幾千兵,對深陷危機的項羽、範增也有很大的幫助,可随着時間的推移,範增對英布出兵已經越來越不報指望了,要是英布肯出兵相助那他早就出兵了。

  “事到如今,我也隻能全力應戰。”範增在心裡給自己暗暗鼓勁,現在他和項羽毫無以為是一根繩上的螞蚱。

  ……

  此時項羽催促英布的使者,依然沒有見到九江王,和之前一樣,九江王一直稱病,拒絕見項羽的使者。隻是這個使者特别執着,遲遲不肯回去複命,今天來王府的時候,使者幾乎是在苦苦哀求了:“大王的病到底如何了?臣隻要看一眼就行了。”

  “真的是沒有起色。”王府的衛兵現在都懶得跟使者客套了,幹脆連推帶搡地往外趕人:“你就是在這裡呆上一年,大王的病也好不了,你還是快快回去吧。”

  在王府内,得知項羽的使者又被轟走後,英布一邊飲酒,一邊對吳芮的女兒說道:“漢王是發兵來替義帝報仇的,我不跟着漢王、不跟着你爹去讨伐項羽已經是仁至義盡了,怎麼可能反過來幫他讨伐漢王呢?要是我真這麼做了,大家就該認為當初我是心甘情願地弑君了,不,不,我是被項羽逼着去的,我可不是弑君逆賊,必須要讓天下人都明白這一點。”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