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女頻 楚河漢界

第二十二節分封

楚河漢界 灰熊貓 4470 2024-01-31 01:13

  差不多在英布倉皇逃出壽春的同時,韓信也返回了廢丘,命令軍隊把繳獲的楚軍旗幟在城下攤開,然後讓數千楚軍戰俘去對守軍喊話:告訴他們就是等章邯吃到他們頭上的時候,也不用指望項羽能來給廢丘解圍。見到了這些旗幟和俘虜後,廢丘守軍的士氣終于徹底崩潰,當夜就有守軍獻出了城門向漢軍投降。章邯在城破後自殺,至此關中終于徹底平定。

  雍軍的這些降卒,還有楚軍的那些俘虜,統統都被集中起來送去邊境,與那些防備匈奴的漢軍調換。

  在等待部隊返回鹹陽的時候,劉邦再次召開軍事會議:“九江王英布已經反楚,現在他正在去宛城的路上。”

  聽完英布逃出壽春的經過後,韓信扼腕歎道:“真是蠢貨,要是他早點反楚,就能替我們争取更多的時間了,至少也能替我們牽制幾千楚軍。”

  “沒關系,項聲、龍且他們不是英布的對手。”劉邦雖然也有些遺憾,但他覺得還是利大于弊。

  “他沒有兵了啊,也沒有封地,”韓信睜大眼睛說道:“沒有九江的九江王,還有什麼用處?”

  “孤借給他,”劉邦不假思索地說道:“還有封地,孤也會把南陽先借給他。”

  “大王要借兵給英布?”韓信大吃一驚:“可我們也到處都需要兵啊。”

  劉邦搖搖頭:“英布是有才能的。”

  韓信與劉邦争論了一番,但也說不不了劉邦,在這個問題上劉邦的态度非常堅決。

  “你帶兵去魏國邊境,”劉邦不再和韓信繼續這個話題,而是給他下命令道:“如果郦先生說服不了魏王,你就帶兵讨伐他。”

  韓信重重地點頭:“是,臣一定不負大王所命。”

  “一定不要殺魏豹,給他留條退路,如果他肯投降立刻答應下來。”劉邦囑咐道:“若是抓到他,把他帶來見我。”

  劉邦讓韓信把張耳也帶上,既然陳餘已經投向楚國那邊,張耳也就不用繼續隐姓埋名了。

  想了一想後,劉邦又将曹參叫來:“你帶着你的軍隊去支援大将。”

  “不需要臣在荥陽了嗎?”曹參有些意外地問道。

  “不用,”劉邦搖搖頭:“魏國太重要,絕對不容有失。”

  劉邦還告訴曹參,他是韓信的次将,一定要絕對服從韓信的指揮,不要覺得自己是沛縣元從就不停韓信的。

  漢二年七月,劉邦命令周苛、灌嬰帶着主力開往荥陽,他本人先與宛城與英布見面。

  孤身逃來漢國的英布,見到劉邦給自己準備了全套的諸侯儀仗,連同車馬、帳篷,也都是按照漢王的制式,給英布準備了一套全新的。

  “真後悔當初沒有和殿下一起讨伐項羽,”見到劉邦接待自己的規格後,英布又氣又恨地說道:“竟然被這個逆賊給偷襲了。”

  “我們當同心同德,一起為懷王報仇,”見面的時候,劉邦和英布也是平起平坐,他告訴對方:“我會給殿下準備兵馬和糧草,幫助殿下回到故國。”

  不過劉邦倉促之間也拿不出軍隊來,這點英布自然也能理解,劉邦就讓英布暫時在宛城栖身,先把九江王的旗幟豎起來,等待一些門客和部将前來投奔。在這期間,劉邦還讓英布在南陽郡自由征兵、征糧,就當作他自己的封地好了。等英布收攏一些舊部,訓練好新的部隊後,再進攻九江不遲。

  “多謝殿下。當初我被項羽逼着去對付懷王,現在回想起來,真是慚愧得汗流浃背;大王寬厚,知道我身不由己,直到死前都不曾責備我,我誓死要誅殺逆賊項羽,以慰大王在天之靈。”見劉邦不但借給自己的士兵,還将一大片封地交給自己做根據地,英布喜出望外地謝道:“我在九江還有很多舊部,隻要我能回到故國,定能把項聲、龍且他們殺個片甲不留!”

  和英布會晤後,劉邦就離開宛城返回三川,他估計項羽現在也差不多在來三川的路上,所以要親自去荥陽坐鎮。

  “大王這又把一郡的領地交出去了,”前往三川的路上,夏侯嬰提起此事時也顯得有些舍不得:“前線得少好幾千士兵。”

  “多幾千兵固然是好事,但我并不是隻是想在荥陽防守項羽的進攻,”劉邦笑着搖搖頭:“難道我公開号召天下諸侯為懷王報仇,就是為了在荥陽防守嗎?我當然要進攻,再進攻,直到取下項羽的首級。這幾千兵能讓我防守時輕松一些,但英布能幫我從側翼攻打項羽。”

  夏侯嬰嘿嘿了兩聲:“但沒有這幾千兵,荥陽可是不好守啊。”

  劉邦派一支軍隊去攻打魏國,再讓出一郡給英布,這當然大大削弱了自己的實力。而且為了避免重蹈秦國的覆轍,劉邦也不敢對關中涸澤而漁,現在要靠萬餘兵馬,去抵擋項羽的數萬大軍。

  “彭城之敗,在于我遠敵近,現在我近敵遠,就是靠手裡這些兵馬,我也有把握堅守個一年半載,那時韓信的北路軍肯定已經騰出手來了。”劉邦兇有成竹,回答夏侯嬰道:“和我不同,司馬欣和董翳現在項羽那邊,不過項羽肯定不肯分給他們封地,他們手裡的幾千人,就是他們最後的家當,當這些兵力消磨幹淨後他們就是普普通通的楚将,再也沒有什麼别的用處了。”

  “就是有兵也沒什麼用處,”夏侯嬰不覺得這兩個人還有什麼威脅,說道:“關中人也挺恨他們的。”

  “但他們在關中依舊有故舊,總比項羽要強,把他們當成普通的楚國将領,我覺得是項羽的損失。”對劉邦來說,隻要英布還肯跟項羽賭下去就好,他節衣縮食也會幫英布點賭本。

  漢二年八月。

  劉邦抵達荥陽後不久,從魏國返回的郦食其就給趕來見他,遺憾地告訴劉邦沒有能說服魏豹,後者拒絕向漢軍提供糧草和援兵,看起來魏豹已經決定支持項羽。

  “除非大王親自領兵去,否則魏豹怕是不會投降了。”郦食其最後總結道,他感覺魏豹對劉邦的畏懼還是很明顯的。

  “孤哪裡脫得開身?”劉邦苦笑一聲,現在項羽已經親自到了荥陽前線,這個緊急關頭劉邦是不可能親自帶兵去逼迫魏豹的:“而且就算他暫時降了,孤一走他不還是會反嗎?”

  劉邦的回答讓郦食其略微顯得有些遺憾,他一直反對武力解決各個諸侯,而是主張合縱列強共同對抗項羽,但是彭城之敗讓郦食其的戰略遭到了重大挫折。

  “大王有沒有想過分封一些自己的諸侯?”郦食其突然對劉邦說道。

  之前郦食其提出過類似的建議,不過一直沒有和劉邦深入地讨論這個話題,這次魏國受挫後,郦食其肯定重新思考過他的戰略,并嘗試進行一些修改:“大王這次兵敗彭城,就是因為諸侯紛紛倒戈。臣以為大王可以立一些新的六國之後為諸侯,他們和大王同心同德,要比那些諸侯強多了。”

  “韓國。”劉邦提醒道,韓王信是他立的諸侯,但也投靠了項羽。

  “韓王信隻是被迫投降,可沒有主動倒戈。”郦食其争辯道。

  劉邦想了想,沒有反駁算是默認了他的說法。

  受到鼓勵後,郦食其立刻侃侃而談:“像項羽那樣分封,任誰都會覺得他不安好心。大王分封的時候,不要把諸侯的領地分得太小。合則力強,趙國、齊國這麼重要,就是因為他們都是大國。大王要想有幾個能幫上忙的諸侯,就得封給他們大國。現在的諸侯,凡是支持大王的,比如長沙王、九江王還是要盡力拉攏。而其他的就未必了,大王可以分封趙、齊、魏,再把楚國分成幾個,得到王位的人肯定會竭力維護自己的領地,他們的王位是大王給的,肯定會支持大王。”

  “那這些王位都封給誰呢?”劉邦追問道。

  “有兩種辦法,一種是誰能打下就封給誰,就像懷王當初定約一樣,這樣能激勵豪傑去奮發進取;或是像九江王英布一樣,大王挑一些豪傑,然後把他們封回故鄉,這樣也不錯,到底該用什麼辦法,還是大王自己定奪吧。”

  劉邦沉思了一會兒,不置可否:“容我再想想其中的利弊。”

  過了兩天,郦食其和陳平一起來了,陳平向劉邦請命,請求派他去協助韓信、曹參攻魏。

  原來陳平和郦食其讨論過分封的問題了,現在郦食其的看法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那就是将六國的王室之後立為國君。如此分封名正言順,郦食其覺得六國的豪傑肯定都會支持,陳平對這個計劃大為贊賞,現在就是來想劉邦自告奮勇的,打算去幫助魏國的其他公子推翻魏豹。

  “臣是魏國人,當初就在魏王咎、周市手下效力……”陳平急不可待地叙述起自己的各種優勢,他熟悉魏國的地理,而且和很多魏國臣子都是世交。

  劉邦不是很在意陳平在地理方面的優勢,即使不派陳平去,韓信、曹參打敗魏豹也不是問題。但是陳平說的其他内容讓劉邦心動――現在的關鍵不是怎麼打下魏國,而是如何讓魏國的實力盡快為劉邦所用,為了避免魏國人反抗,劉邦再三對韓信交代,絕對不許殺魏豹。

  聽了郦食其和陳平的勸說,劉邦覺得确實需要盡快确定大戰略,然後專心緻志地對付項羽。項羽的部隊已經距離荥陽不遠,楚漢兩軍近日爆發了一系列前哨戰,

  想到這裡,劉邦就讓衛士去喊一下張良,張良和郦食其一樣,常常幫助劉邦規劃大戰略。

  張良正在整理行裝,準備南下去颍川見韓王信――項羽命令韓王信返回韓國,然後攻打南陽,威脅武關,包抄劉邦的後路。

  得到劉邦召見的消息後,張良就急匆匆地趕來,聽劉邦說清原委後,張良立刻出言反對:“此事萬萬不可!”

  “為何呢?”劉邦問道,郦食其和陳平也都看着張良,等着他的答案。

  張良伸手取過劉邦桌子上的籌算,把它們攤在桌面上,拿起第一根說道:“昔日湯伐桀而封其後于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可現在大王能制項籍之死命乎?其不可,一也。”

  說完張良又拿起第二根:“武王伐纣,封其後于宋者,度能得纣之頭也。現在大王能得項籍之頭乎?其不可,二也。”

  然後第三根:“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釋箕子之拘,封比幹之墓。現在大王能封聖人之墓,表賢者之闾,式智者之門乎?其不可,三也。”

  接下來還有四、五、六:“武王發巨橋之粟,散鹿台之錢,以賜貧窮。現在大王能散府庫以賜貧窮乎?其不可,四矣。殷事已畢,偃革為軒,倒置幹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複用兵。現在大王能偃武行文,不複用兵乎?其不可,五矣。休馬華山之陽,示以無所為。現在大王能休馬無所用乎?其不可,六矣。”

  說到這裡,張良看到郦食其的眉頭越皺越緊,陳平則是滿臉迷惑,而劉邦臉上甚至有了不耐煩之色。

  但張良仍堅持地說下去:“放牛桃林之陰,以示不複輸積。現在大王能放牛不複輸積乎?其不可,七矣。且天下遊士離其親戚,棄墳墓,去故舊,從大王遊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複六國,立韓、魏、燕、趙、齊、楚之後,天下遊士各歸事其主,從其親戚,反其故舊墳墓,大王與誰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

  說到這裡,張良停住了。

  “就是這些?”劉邦問道,顯然他覺得張良的反駁不夠有說服力。

  “是。”張良答道。

  郦食其咳嗽一聲就要反駁,但劉邦制止了他,然後對張良說道:“先生的意思孤明白了……”

  見劉邦馬上要否決自己的觀點,張良打斷了對方:“臣請獨對。”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