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四年三月初六,崇祯皇帝朱由檢不顧群臣勸阻,正式宣布南巡祭祖。
京中由四歲之太子朱慈烺為監國,由周皇後垂簾聽政,内閣首輔黃立極、次輔孫承宗,閣老徐光啟周延儒共同輔政,四院六部官員皆留在京中各司其職。
随同伴駕的朝臣隻有東閣大學士溫體仁和兵部尚書洪承疇。溫體仁為行軍總管,負責安排南巡一應後勤事務以及與地方官府接洽。洪承疇為兵馬總管,負責統率護衛禁衛人馬。
此次出巡,共抽調了禁衛軍一萬八千人為護衛,分别由平北侯延綏總兵張世澤、左都督同知遼西總兵曹變蛟負責統率。一萬八千人中,有三分之二的兵力來自延綏、遼東,皆是久經沙場的精銳,并特意抽調了張世澤曹變蛟兩員大将負責統兵,可見崇祯天子對自己安全之重視。
除了護衛兵馬,随行的其他文武并沒有多少,除了溫體仁和洪承疇,便是數十個低級官吏,聽從二人調遣。随同服侍的太監也沒有多少人,也就王承恩帶了幾十個負責服侍的小太監。而後妃卻是一個都沒有帶。
之所以如此輕車簡從,主要是為了省銀子,所以才不帶那些沒用的人,比如按慣例應該随同的一衆勳貴。不過即便如此,光是出行準備也需要二十多萬兩銀子,這隻是出發前的花費,而大軍一路上的花費将會更多。不過為了不給朝廷、不給地方帶來困難,朱由檢已經下旨,此行一應花銷皆由内庫出錢。
随行錦衣衛倒是不少,由錦衣衛副指揮使劉文炳親自統率,随護在禦駕左右。若不是隊伍中有千餘人的商學院和科學院工科的學生,此行倒更像是去打仗。
......
朝陽門外,以内閣首輔黃立極和英國公張之極為首,文武百官恭送皇帝出了北京,直到隊伍的影子消失在視線中,才各自乘轎騎馬離去。說實話,此刻每個人都感到非常的輕松,不管是文官還是勳貴,這幾年崇祯皇帝帶給他們的壓力實在太大,每個人的日子都不太好過。
很多官員甚至内心非常興奮,因為以後不用再早早上朝。但如果他們知道皇帝将要會做什麼的話,恐怕就不會這麼開心了,甚至會拼死也要阻止皇帝出巡。
......
抛開其他不說,溫體仁還是很能幹的,把兩萬人出行的一應事務安排的妥妥帖帖,根本不需要朱由檢操心。
溫體仁做官清廉,又極會做事,若不是太喜歡争鬥和推卸責任的話,倒真算得上是能臣幹吏。朱由檢突然覺得,也許自己把溫體仁的位置放錯了,應該把溫體仁放在地方為督撫,而不是讓他入閣。
“陛下,今晚宿在香河,後日便能到達天津衛,天津衛極為繁華,有名勝數處,是否在天津休整一天?”溫體仁例行請示道。
朱由檢搖搖頭:“不必停留,按計劃行軍,到達山東境内再說。”
“微臣遵旨,這便下去安排。”溫體仁恭聲道。
此次皇帝出巡,内閣其他大學士都沒帶,隻帶了他這個排位最後的閣老随行,讓溫體仁深刻感受到了皇帝對自己的信任,故出京以來,一直兢兢業業,事事都想在前面。在溫體仁看來,皇帝之所以親自去南京祭祖,不外乎想遊玩一番,見識一下大明的大好河山。一個二十來歲的皇帝,正是貪玩的時候,怎麼可能甘心一輩子呆在宮裡?恰好平定了蒙古收複了遼東,再加上海貿搞到一大筆銀子,國家無事,皇帝自然要好好享樂一番。
在溫體仁看來,朱由檢已經非常克制自己了,登基數年來,沒有修過宮殿,沒有貪戀歌舞,沒有酒池肉林窮兇極奢,甚是連後妃還是剛登基時那幾個,再加上登基不過三年多,便收複遼東,平定了漠南蒙古,以當今皇帝的作為,在大明曆任皇帝中絕對能排到前三,堪稱一代明君!但隻要是人就有欲望,皇帝想遊玩一番也無可厚非,沒必要為這點小事死命勸阻,所以在内閣中,溫體仁上疏勸谏是最不積極的那個。
天津是京東重鎮,運河必經之處,商旅雲集、各種店鋪分布在運河兩岸,非常的繁華,在溫體仁看來,皇帝肯定會在天津衛遊玩一番,故特意派人去天津打前站,讓地方官府鄉紳好生準備,卻沒想到皇帝根本就沒打算在天津停留。
為何要盡快趕到山東境内?溫體仁很是疑惑,不過卻也沒敢多問。在皇帝面前隻需要做好自己的事就行,其他的不要多問多管,更不要表現出猜測皇帝心思的意圖,這樣才能明哲保身。